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礼论(一)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七、《柯山集》卷三三、《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五、《淮郡文献志》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礼之道,仁义而已矣。
夫仁主于亲亲长幼之际,而义主于贵贵君臣之间。
知亲亲而贵贵之义废,则荡而不严;
知贵贵而亲亲之仁亡,则严而不和。
是故圣人为礼以兼统之,使之两立而兼善,并行而互用,而后仁义之道行焉。
是故有乡饮酒以见其仁,而又制燕礼以见其义。
故乡饮之礼,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至于燕,则宾入中庭,君揖,降一等而已。
乡饮之礼,主人尊宾,故介犹坐于西南,而主人亲酬之,初不敢酬宾,示尊也。
至于燕,主人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而公卿以嫌而不得为宾。
君举旅于宾,凡所赐爵,则自宾以降再拜而后受。
庠门之外已远矣,而加拜焉。
宾至中庭已近矣,而降止于一等。
主人之于宾,至于不敢酬而酬介,则主人之礼已卑。
君举旅赐爵,而宾拜而后受,则主人之礼已重。
是何也?
盖乡饮之礼,所以正长幼之序,故宾者众之所尊,而以齿命其众者也。
而主人者,乡之大夫,与夫党正之属,故方其率众以明长幼之序,则使民尚齿而知贵贱有所不行,故一以尽仁。
而燕礼所以明君臣之分,君为主人,而大夫为之宾,故将辨尊卑之分,则使民尊尊,而知长幼之齿有所不序,故一以尽义。
故礼者,节文仁义而行之者也。
夫仁义之道本于心,待礼而后见于外。
而君子之于仁义,其行之或过,而众人之于仁义,往往不及,非礼不足以取中焉。
故乡饮燕礼,节文仁义而裁之于中者也。
故礼也,仁义也,吾未见亡一而可行也。
夫乡饮酒之礼,主人坐于东南,而坐宾于西北,主人处仁而宾处,何也?
盖党正属民饮酒,于序,则其主人之所与为宾者,众之所尊而贤有德者也。
将明长幼之道,则众之所尊而贤有德者,其于众也,有教诲之焉。
故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则幼之于长,有奉令承教之也。
夫惟长有教诲之,则其道主严,而以齐众出令为主。
夫齐众出令而其道主教者,之事也,此宾之所以坐于西北也。
故父道主义,为其尊也。
古者诸侯之射,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必先行乡饮酒之礼,何也?
夫先王之为礼,其升降之数,俯仰之节,为已详矣。
然至于宗庙之中,习之安而用之便者,何也?
为其有渐也。
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
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
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
将重其大,必习其小;
将为其难,必为其易。
故其心佚而不乱,其体安而不愕矣。
诸侯之射,以狸首为节。
狸首者,乐会时也。
夫会时者,谨朝觐,修会盟,勤燕享,不敢失时者也。
故其将射也,必先习燕礼以明尊卑之序,而会时者,明尊卑之序也。
卿大夫以《采蘋》为节,而主于循法度。
士以《采蘩》为节,而主于不失职。
夫循法度,不失职,则其道近在于一身,而乡饮之礼,主于明长幼,而未及夫大者焉,故必先习乡饮者,其道当然也。
诸侯之道,君道也。
君道尊,故其射也,主于正尊卑而已。
卿大夫士之道,臣道也。
臣道众,故其射也,有乡人长幼之序焉。
此其诸侯所以先燕礼,而卿大夫士所以先乡饮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