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西汉杂论二 其十一 汲黯清静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二
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
武帝召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东海大治。
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引大体,不拘文法。
右《汲黯传第二十》。
为人修洁方正,秉义嫉恶,故汉君臣皆严惮之,而亦居之不疑。
丞相弘,上宴见,或不冠,而不冠望见,避帷中。
为上所敬如此,下惮之可知矣。
淮南王谋反,忧守节,而至说弘曰「如发蒙」,则为远臣所惮如此,近臣惮之可知矣。
然则为人类以严胜者,而考其行事,乃大不然。
在朝数犯颜直谏,而居官临民,则务清静,责大指,不苛细,不拘文法,凛乎可谓有持平不挠、宽大长者之风矣。
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罔,嫉其刻,尝质于上前曰:「公以此无种」!
此岂严者之所及哉?
浑邪王之降也,长安以马不具,当斩,而曰:「令无罪」。
贾人与市,坐当死五百人,而曰:「愚民无知」。
此岂严者之所及哉?
然则平居严而临事宽。
皋陶叙九德,曰:「宽而」。
则不宽,宽则不,自其性之弊,不能反也,故宽而,成德为难。
平居严而临事宽,则皋陶九德,盖具宽栗,且有常。
人君彰之,则国逢吉而天下治,凛乎可谓有持平不挠、宽大长者之风矣。
而世之好为一切之论者,徒以喜面折人之过,不合者弗忍见,至士不附,因病以严。
夫面折人之过,不合者弗忍见,此自之短,然犹出于嫉恶者。
爱君恤民,仁心为质,引义无穷,则严何足以名之哉?
自昔君臣势异,至论其行事,则一以孝文为君宽矣。
而其除肉刑,盖以严致平,亦由以严名,而持议乃出于宽。
夫人岂可与世之好为一切之论论君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