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蠋事后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二、《鸡肋集》卷三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七四、《八代四六文钞》第三一册、《四续古文奇赏》卷一九、《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八○、无咎题跋
古之世,有不去商纣之虐君以从周武之圣臣,而守死西山者,其人曰伯夷
伯夷者,孔子称为仁,孟子称为圣,不在乎学者能道之也。
古之人有不爱刳身戮尸之患,以求尽忠极节于其君者,其人曰比干
比干者,孔子称为仁,孟子称为贤,不在乎学者能道之也。
古之人有不爱将军之印,不顾万家之封,引身即死,以明君臣之大义,而求自附于伯夷比干之事者,其人曰王蠋
孔子孟子之称,而其名亦不获自附于伯夷比干焉,学者不可不道也。
当燕之破齐,齐王也,临菑之地,汶篁之疆,为齐者无几也。
齐之臣平居腰黄金、结紫绶,论议人主之前者,一日狼顾鸟视,分散四出,不逃而去,则屈而降,无一人为其君出身抗贼以全齐者。
方是时,王蠋齐之布衣也,积仁洁行,退耕于野,口未尝食君之,身未尝衣君之帛,独以谓生于齐国,世为齐民,则当死于齐君,乃奋身守大义,以区区之画邑以待燕人,燕人亦为之却三十里,不敢迎。
后燕将军之贤,念之在而齐之不灭也,数为甘言啖之,曰:「我将以子为将,封子以万家,不者,屠画邑」。
曰:「忠臣不仕二君,正女不更二夫。
国亡矣,尚何存?
今劫之以兵,诱之以将,是助桀为虐也。
与其无义而生,故不若烹」。
乃经其头于木枝,自奋绝脰而死。
士大夫闻之,皆太息流涕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
于是,乃相与迎襄王,而齐之残民始感义奋发,闭城城守,人人莫肯下燕者。
莒、即墨得数战不亡,而田单卒能因其民心,奋其智谋,却数万之众,复七十馀城,王蠋激之也。
始予读《史记》,至此未尝不为废书而泣,以谓推之志,足以无憾于天,无怍于人,无歉于伯夷比干之事。
太史公当特书之、屡书之,以破万世乱臣贼子之心,奈何反不为立传?
其当时事迹,乃微见于田单之传尾,使之名仅足以不失传,而不足以暴天下,甚可恨也!
且夫聂政荆卿之匹,徒能瞋目攘臂,奋然不顾,以报一言一饭之德,非有君臣之雠,而怀匕首、袖铁椎,白日杀人,以丧七尺之躯者,太史公犹以其有义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壮士」。
苏秦张仪陈轸犀首左右卖国以取容,非有死国死君之行,朝为楚卿,暮为相,不以慊于心,太史公犹以其辩智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奇材」。
以至韩非申不害之徒,刑名之学也,犹以原道附之老聃
淳于髡驺衍田骈慎到接子环、驺奭之徒,迂阔之士也,犹以为多学而附之孟子
然则世有杀身成仁如王蠋之事者,独不当传之以附于伯夷之后乎?
噫!
昔者夫子作《春秋》,其大意在于正君臣、严父子。
使当时君臣正、父子严,则《春秋》不作矣!
后世愚夫庸妇,一言一行近似者,皆当笔之《春秋》,况夫卓然有补世教者,得无特书之、屡书之乎!
此予所以为太史公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