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史游公墓志铭宣和六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五、《游廌山集》卷四、《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二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吾友定夫既没之明年,其子某自历阳大江,诣予而告曰:「先君之友惟公为最厚,今既葬,而幽堂之铭无辞以刻,恐遂堙没无传焉,敢以是请」。
予告之曰:「知先公之名德皎如日星,虽奴隶之贱皆知之,其流风馀韵足以师世范俗,岂待予言而传乎?
然昔在元丰中俱受业于明道先生兄弟之门,有友二人焉,谢良佐显道,公其一也。
三年之间,二公相继沦亡,存者独予而已。
追念平生,触事无一不可悲者。
今吾子以铭见属,舍予其奚之」?
公讳定夫其字也,建州建阳人
初与其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时,所交皆天下豪英。
公虽少,而一时老师宿儒咸推先之。
伊川先生以事至京师,一见谓其资可与适道。
是时明道先生兄弟方以倡明道学为己任,设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
召公来职学事,公欣然往从之。
得其微言,于是尽弃其学而学焉。
其后得邑清河,予往见之,伊川谓予曰:「游君德气粹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
其在师门见称如此,则所造可知矣。
公于元丰六年进士第,调越州萧山
用侍臣荐,召为太学录,改宣德郎,除博士
公以食贫待次,奉亲不便,就拟知河南府清河县
忠宣范公河南,待以国士,事有疑议,必与之参订。
移守颍昌,辟公自随,为府学教授
未几还朝,复秉国政,即除公太学博士
已而忠宣罢政,公亦请外矣。
齐州签书判官厅公事,用年劳改奉议郎
丁太中公忧,服除,再调泉州签判
上皇即位,覃恩改承议郎赐绯衣、银鱼袋。
还,召为监察御史
磨勘朝奉郎,出知和州
岁馀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两乞再任。
以八宝恩转朝散郎磨勘朝请郎、知汉阳军磨勘朝奉大夫
以亲老再乞宫祠,除提点成都府长生观
丁太硕人忧,服除,除知舒州,移知濠州
不数月,会从官谪守冲罢归,寓历阳,因家焉。
宣和五年五月乙亥,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一。
是年十二月丙午,与夫人合葬于和州含山县升城乡车辕岭之原,用治命也。
公自幼不群,读书一过目辄成诵。
比壮,益自力,心传目到,不为世儒之习,诚于中,形诸外,仪容辞令粲然有文,望之知其为成德君子也。
其事亲无伪,交朋友有信。
莅官遇僚吏有恩意,虽人乐于自尽,而无敢慢其令者。
惠政在民,戴之如父母,故去则见思,愈久而不忘。
筮仕之初,未更事。
县有疑狱,馀年不能决,公摄邑事,一问得其情而释之,精练如素官者,人服其明。
比年以来,编民困于征敛,而脩奉祠馆,市材调夫无虚月,所至骚然。
公历守四郡,处之裕如,虽时有兴造,民初不知而事集。
此在公特其秕糠耳,无足道者,故不复缕载。
若其道学足以觉斯人,馀润足以泽天下。
遭时清明,不及用而死,此士论共惜之,非予一己之私言也。
曾祖尚,祖礼之,不仕。
父潜,赠太中大夫
娶吕氏,封宜人,有贤行,事舅姑以孝闻,友姊姒,睦姻族,人无间言。
公素贫,不治生产,夫人攻苦食淡,能宜其家,其内助多矣。
先公三年卒,享年六十有六。
子男七人:撝,文林郎洪州司兵曹事,卒于官。
拟、救、握,皆蚤世。
损,迪功郎,前授归州司兵曹事。
掞,将仕郎
拂,未仕。
皆业儒世其家。
女一人,归时之子遹。
孙男三人,女五人。
有《中庸义》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一卷,文集十卷,藏于家。
铭曰:
呜呼天乎,故不慭遗。
方时清明,哲人其萎。
道虽不行,斯文未亡。
百世而下,其传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