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浦城县重建文宣王殿记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七一、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八
周道衰,陵夷至于战国,干戈日寻,帝王之迹熄,而典章文物沦丧无遗矣。
孔子于是时穷为旅人,无所用于世,退而删《诗》《书》,定礼乐,而先王所以为治之道,焕然著在方册,使后世有考焉。
论其功,谓贤于,岂虚语哉!
故庙食百世,虽天子之尊,北面而奉之,为道之存,非以是为荣观也。
国家庆历中诏天下郡县立学,是时陈公先生襄以经术德义为一时儒宗,适主县簿,孜孜以教育人才为务。
乃与其令谋,即县之东南隅筑宫于其上,以延后学,邑人徐翘营殿于其中。
不侈不陋,故三舍行,堂庑一新,而殿得以独存。
至建炎初为贼火所焚,春秋无以奉祀事。
绍兴三年冬县令吴侯来,视事之始,历告诸神祠,独吾圣师无瞻依所,喟然叹曰:「今老佛之徒犹知严事其师,而吾徒独不知之耶」?
于是慨然有建立之意。
不数月,召邑之诸生刘寿、吴元宾、吴震、全畴相与董其事。
经始于四年中夏,落成于秋七月
良材坚甓增于前,用人之力与夫塑绘之工,其费无虑百馀万,人乐输之不为厉。
既而邑之士萧顗,以吴俊之书走吏诣予求文以为记。
予为之言曰:学之废久矣,诐淫邪遁之辞盈天下,士溺于所习,冥行而已。
予尝考之《周官》,司徒以知、仁、圣、义、忠、和六德教万民。
夫仁与圣,孔子不敢居,而先王以是教万民者,盖天地万物一性耳,无圣贤知愚之异。
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孟子亦曰:「人皆可以为」。
故学者必以圣人为师,犹之射者栖鹄于侯以为的,惟巧力具然后能中。
巧而不至,至而不中,盖有之矣,然不为之的,则莫知为中否也。
司徒以仁圣教民,盖亦栖鹄之义,与之为的耳。
然仁之为仁,圣之为圣,必有在矣。
学者未知仁圣之所以为仁圣,虽有学犹虚器也。
世之论者以谓仁者爱而已矣,盖未尝究观孔子之言耳。
孔子之言仁,则圣亦从而可知矣。
浦城之为邑,盖东南贤士大夫之材薮,英材异禀,出而擢高科,登膴仕,进秉钧轴者,世有人焉。
吴侯用心于此,非徒饰其祠以誇耀之也,盖欲邑之士肄业于其中者,溉其文,茹其实,心得而身行之,以趋圣贤之域,然后为学之成也,故并以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