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孟子义1103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四、《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三、《经义考》卷二三四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道之不行久矣,自周衰以来,处士横议,儒墨异同之辩起,而是非相胜非一日也。
孟子以睿知刚明之材,出于道学陵夷之后,非之道不陈于王前,非孔子之行不行于身,思以道援天下,绍复先王之令绪,其自任可谓至矣。
当是之时,人不知存亡之理,恃强威弱,挟众暴寡,以谓久安之势在此而已。
夫由其道,则七十里而兴,不由其道,虽天下而亡,古今之常理也。
彼方恃强挟众,而骤以仁义之言诱之,动逆其所顺,则不悟其理,宜其迂阔而不足用也。
故辙环于齐、鲁、晋、宋之郊,而道终不行,亦其势然矣。
虽膏泽不下于民,其志不施于事业,而世之赖其力亦岂鲜哉!
方世衰道微,使儒墨之辩息,而奸言诐行不得逞其志,无君无父之教不行于天下,而民免于禽兽,则其为功非小矣。
古人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亦足为知言也。
今其书具存,其要皆言行之迹而已。
君子之言行无所不在道,肆诸笔舌以传后世,皆所以明道也。
发诸身,措诸用舍,皆所以行道也。
世之学者因言以求其理,由行以观其言,则圣人之庭户可渐而进矣。
精思之,力行之,古之好学者皆然,而亦不肖之所望于诸君也。
然圣道渊懿,非浅识所知。
姑诵所闻,未知中否,诸君其择之,反以告焉,是亦朋友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