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杭1112年9月3日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九、《杨龟山先生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良佐足下:某愚不知力学,未足以窥古人大体。
凡平居毫聚铢积,而仅有之者,皆陈腐熟烂,无以誇示流俗,故胶口自绝,不敢辄出一语,与时相闻。
犬马之齿已衰矣,而碌碌犹无闻焉,盖孔子所谓不足畏者,宜士大夫之所悯笑,背而去之也。
足下乃过自贬损,若有求于不肖者,其所称道,语皆过情,虽名世有不敢当者。
僬侥之童,付之以千钧之重,非其任也,故捧读愧汗,踧踖不宁者累日。
虽然,某则陋矣,而厚意不可以虚辱。
昔尝侧闻先生长者之馀论,试一言之,足下自择焉。
夫今人与古人之学异,来书论之悉矣,此不复道。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舜、蹠之相去远矣,而其分乃在乎善利之间,则为者,亦力于为善而已。
颜子曰:「舜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
颜子之学,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此古之人用力,可考而知也。
夫圣人,人伦之至也,岂有异于人乎哉!
之道曰孝弟,不过行止疾徐而已,皆人所日用而昧者不知也。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日出而作,晦而息,无非道也。
譬之莫不饮食,而知味者鲜矣。
推是而求之,则与人同,其可知也已。
然而为是道者,必先乎明善,然后知所以为善也。
明善在致知,致知在格物。
号物之多至于万,则物盖有不可胜穷者,反身而诚,则举天下之物在我矣。
《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凡形色具于吾身者,无非物也,而各有则焉,反而求之,则天下之理得矣。
由是而通天下之志,类万物之情,参天地之化,其则不远矣。
夫入德之门有宜先传者,有后倦者,其序不可诬也。
若洒扫应对,则门人小子所宜先传者,苟于成人而复使为之,则或倦矣。
然圣人所谓性与天道者,亦岂尝离夫洒扫应对之间哉!
其始也,即此而为学;
其卒也,非离此以为道。
后倦焉者,皆由之而不知者也。
故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某之所闻如此,足下试思之如何。
老倦艰于执笔,辞不逮意,幸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