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玉友传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二、《学易集》卷七、《皇朝文鉴》卷一五○
玉友,其先出自后稷,得姓九种,别为禾氏,居官长子孙,又为庾氏。
有子粲,从仪氏受道家术,术成,一息十日,大寒凝流而不冰,世称以为神
其后子孙命氏不一,惟甘氏最著。
传数世,有壶公,既仙去,历千数百岁,挹之辄出,世谓玉友。
后或曰壶公者,无冬夏隐壶中,然时时犹复往来人间。
今玉友即壶公也。
为人精白不杂处,少时带经就舂方士中,黄生白水真人一见定交杵臼之间,相与差择陶汰,复修仪氏术,烝烝柔和,群居化之。
虽蓬室瓮牖,投者如归,一巾一瓢,意湛如也。
好事者或载与俱出,所至爵者避席,一坐尽倾。
既去,人思慕若渴。
平阳侯为相,独亲厚之,吏士人人争欲进说,皆不得间。
故人徐公为郎,言于朝曰:「此臣家中圣人也」。
去游荆楚荆州虚斋中以馆之,使其子伯雅叔雅季雅受学焉。
尝得董生《春秋玉杯》书,阅而起,喜曰:「知吾趣者,不在《玉杯》中乎」?
晚从王公子山东山东闻声争交欢。
河间老人一见心醉,叹曰:「吾属徒知饮其德,莫能名其器」。
命史筮之,遇《需》䷄之《比》䷇,其占曰:「吉。
是谓三益,味道之腴。
泽外粹中,冰雪与居。
非金非石,其臭如
有孚盈缶,富以其邻。
殆将有不虞之好,得于燕乐之间」。
因贺曰:「斯人玉也,诸君宁得而友之乎」?
老人顿首幸甚,字之曰玉友。
初,甘氏宗族既众,仕宦高者入侍太官奉祠祭,其在州郡为平原督邮,为青州从事,或封宜城侯剧阳子,下至斗食丞,甚众。
其馀散居里邑田野,往往衒鬻自售,无老幼贤否,皆得与之交,倡优下吏,狎溺尤甚,号为欢伯,爱之不容口。
由是交道遂漓,县官既觉之,因著为令,尽收其财佐公上,毋得藏器于家,清廉之士至揭表自别。
独玉友不然,瑰意琦行,门无杂宾,私淑诸人,未尝显于时。
既性所守,亦其势然也。
与人接,初若恬和,而中甚烈,天质醇白,终始一致,炎凉莫能移。
平居固罕见之,人或望其颜色,皆𥈭眙,及深味其言,无不心悦诚服。
识与未识,以是沾丐所及,人忘其少。
谗者或恨其不满,闻而笑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他日老人坐草堂,苍官青士列侍堂下,风月佳夕,独玉友与桐君在。
桐君方有高山流水之趣,当是时,玉友色愈粹,风味愈胜,相视莫逆,欢然绝倒。
老人叹曰:「平生闻高士称羲皇上人,尝谓虚语,今乃信然。
恨不使陶靖节见之」。
客有邂逅相遇者,赪然内热,爽然自失,人怪而问之曰:「见吾玉友耶」?
客长叹曰:「阅人多矣,疑其不从人间来」。
其为人心服如此。
言,吾师以寅生,以酉终,故酉日辄隐不见。
然出处亦无常度,或对客未竟,人又于他所见之,或同时数家俱见。
虽人人谓我良友,然似是而非者十九,得其绪馀者十五,而得其真者百无一二。
至于官府及市肆若稗贩之家,虽愿见之,终不往。
浮沈于世,莫知其所终。
太史公曰:甘氏得姓尚矣,其后分封,以邑为姓,有中山氏、青田氏、桑落氏、乌氏、程氏、郫氏,此皆著姓,日以滋盛。
而玉友名氏弗彰,独以德称,其亦有以也夫!
或隐或见,莫考其出处,此与蓟子训、左元方何以异?
浮沈方外,野人白士与之忘年,而臣不得献之于君,故余为之考论其行事,未尝不叹息于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