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通商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一、《学易集》卷五
问:古者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而天下无事。
夫钱刀之利,布帛之用,金锡木材鱼盐果蓏器服纤啬之物,彼编户齐民阙一不具,有不可以终日,而况上之人哉!
故先王制商贾之职,使之通功易事,因利转徙,非有调发期会,而远近之货交足。
此亦天下之至术也。
及至后世,上好而下有甚,无用之器、难得之货,纷纷争出,于是游手益众,本业益坏。
谚曰:「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盖农之人一,而工、商之人百。
自汉以来,议者发愤为言,未之有改。
国家承平岁久,生齿充盛,游手末利之人视前世不能加少,然而货贿之积犹有所未通,此其故何也?
夫二边为国捍蔽,常患谷贵而食不给;
三江五湖衣食之原,然钱币不足而有贸易之患;
吴楚之材木不胜用,而殽函之人穴居;
渤海之鱼盐不胜取,而邹鲁之人藿食。
至于器械百工之物不相为用者,难以毛举。
然则,无乃不足于货乎?
夫商贾繁而货贿盛,此理势宜然也。
今交利者众而货利不通,是必有说焉。
有司方究利害之所在,以救斯弊,诸君不可以不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