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政和河港堰闸记政和六年 北宋 · 蒋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江阴地广民稠,为毗陵五邑之冠。
壤四高中下,而旱乾水溢比旁县为鲜,尝窃怪之。
已而披按地图,大江横其北,太湖处其东南,而挹北江之潮汐,酾具区之泛滥,为河港以十数,港之中又有港焉。
派而为沟洫,众而为畎遂,若身之血脉,失其节宣,则病或乘之。
此天禧之崔屯田立、嘉祐之杨都官士彦所以汲汲于横河、市墩、令节、蔡港,以为下车政治之先,而书诸国史,形于褒诏,记之杨蟠之文,民到于今称焉。
导江水而南被,其最巨者由黄田港闸距五卸堰为漕渠
漕渠之东有河曰市墩,又其东曰新河新河令节港之水,市墩承蔡港之下流,皆北引大江南汇代洪港,而震泽之馀波暨焉,犹或滞而不周。
崔乃西起漕渠,中绝蔡港,而东至令节,凿河以贯之。
于是从衡络绎,与百渎相为经纬,而田之洼者仰,旱者泽,瘠者腴,而介于江湖之间,暨阳尤为沃野。
士彦所以一理前人之迹,而百姓重飨其利也。
由杨距今五十馀年,横河故道堙没略辩,市墩、新河、代洪港悉又反壤,而具区之水由无锡而入者既不得泄,北江之潮由令节、蔡港、黄田闸而注者又遏而不逝。
于是白鹿、化成等十乡之田频苦旱涝,而比岁六年之间,秋赋之捐者五。
朝廷信赏必罚,于民功尤重,以承流宣化之官然或苟且岁月,虽欲献议,而部使者沮不得为,而生财之道、裕民之术所以不能仰副朝廷寄委之意者,郡邑外台之罪也。
政和甲午县丞楚通仕执柔患之,乃行视水道,谓利害之当兴者,莫先崔侯之所凿,与杨守之所尝尽力者。
然当创闸马师、唐市二桥之旁,而仍堰邑东门之外,以南泄震泽,北节大江,视二水之盈虚而为之启闭,则善无以加。
经画既定,乃度地计工,图其状以陈。
郡侯部使者遣官覆视久之,阅岁复涝,乃始得请,遂因农隙,且缺食者取资于官,时贷以常平钱谷,得夫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七。
延袤深广,计夫授步,二河一港,同日皆作。
丞躬至其所,察其偷惰,激赏劝工者,而食利之家争出私钱,以佐闸费。
于是市墩、新河、代洪港环亘七十里,所流逶迤,两闸宏壮,其溉民田以顷而数四千六十。
作始乙未冬十一月辛巳,而毕工十二月庚戌
卜以明年三月己巳将浚横河。
知县事王承奉有来,遂相与戮力,自邑之回塘堰出建寅门,东至石牌港,凡二十三里,皆令之所董;
由石牌以达令节凡二十六里,则丞之所部。
合四十九里之所溉,又为田二千三百一十三顷。
不逾月,工就,而东门之堰亦完,总三河一港而计之,田之沾其泽者凡六千五百七十三顷有畸。
而昔之负载于道路,今操筏而运之,一夫可以敌百折,商贩之趋关市径,且免于江涛,而县征滋以致远。
故虽积工亡虑四十万,而民亦不以多辞;
散缗料亡虑二万二千三百,而官不以费啬。
乃知令丞此举,不为无补于公私,与夫职为民官而恬不以民为念者,不可同日而语矣。
始,丞之议是役,或谓岁方歉,民未可以轻扰,而丞以岁歉之患,政繇水利之不修,苟佚道使民,其将劳而不怨。
至是邑人果以令丞功利之实,相与砻石以待书。
余谓十目所视,不待记而可知,而崔、杨伟绩不芜没而无考,则或在于是,乃濡笔而识之,俾镵石以示远云嘉靖江阴县志》卷九,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吴中水利通志》卷一六,《吴中水利全书》卷二四,道光江阴县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