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谋主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一
臣闻兵家之所以取胜者,非特将良而士卒劲也,必有精深敏悟之士,料敌合变、出奇无穷者,为之谋主焉。
古之人将有天下之事,未尝不先于谋。
考订卿士之议,参酌庶人之言,所以谋之于明也。
拂龟端策,灼之而辨兆,揲之而分卦,所以谋之于幽也。
《易》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夫谋者,圣人所不能免也,况于兵乎?
兵之道犹一人之身,将者心也,谋主者思虑也,图籍者脏腑也,法制者脉络也,号令者声音也,旌旗鼓铎者耳目也,车骑步兵者四肢也。
心之统脏腑,总脉络,出声音,用耳目,役四肢也。
精以思虑,则外不攘于人事,内不寇于阴阳。
思焉而不精,虑焉而不熟,则饥饱劳佚之遇,漫然而不知,寒暑温凊之变,冥然而不察,冒犯水火,婴触金石,无所不至矣。
故心虽明,脏腑虽安,脉络虽通,声音虽和,耳目虽聪明,四肢虽便利,不可以无思虑。
将虽良,图籍虽具,法制虽谨,号令虽严,旌旗鼓铎虽脩,车骑步兵虽练,不可以无谋主。
将军之于谋主也,有之者胜,无之者败;
己弃之而资敌者败,敌取之而助己者胜;
尝用矣而或弃者亦败,弃矣而或用者亦胜。
何以知其然耶?
昔楚、汉之强弱者,不待较而知也,而项氏乘百战之威,身死东城,刘氏以颠沛奔北之馀,五载而成帝业,何哉?
汉有良、平之属为之谋,楚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也。
扬雄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
屈人者胜,自屈者负,此所谓有之者胜,无之者败也。
陈馀李左车之计,死泜水上,韩信释缚而师事之,遂收燕齐。
袁本初许攸之策,奔曹公,公跣而迎之,遂破冀州
、左车者,岂欲负彼而忠此哉?
用舍之势然也。
此所谓己弃之而资敌者败,敌取之而助己者胜也。
张绣以精卒追魏师,贾诩以为不可,已而果败;
既又请收散卒而攻之,已而果胜。
之为谋一也,从违不同,则胜败异变,可不察哉?
此所谓尝用矣而弃之者亦败,尝弃矣而用之者亦胜也。
是以良将之待谋主也,致之以礼而不敢慢,交之以诚而不敢欺,结之以恩而不敢厌,遗其过差,而略其缺失,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古之人所以谈笑而折冲,偃息而消衅者,繇此道也。
后世则不然,将受命之日,士大夫莫敢仰视,而所谓幕府从事者,往往皆阘茸取具之人,一旦敌传于陴隍之下,变发乎肘腋之间,召而问之,五色已无主矣,是岂有补于万分之一哉?
臣病夫世之论兵者止知重将帅之选,急士卒之练,讲器械阵营之所宜,究山川形势之所便,而推风角鸟占之说,至于谋主,则未始一言及焉。
不知夫谋主者,一军胜败之枢机也(《淮海集》卷一六。又见《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七。)
所:原无,据《苏门六君子文粹》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