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举逸民议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六、《龙云集》卷二五、《古文集成》卷七四
探射隐伏,妄意必得,是前识者之诡性也,要之以达道则踬矣。
贱近贵远,比所从悦,是小智者之私婴也,槩之以公心则屈矣。
古之人于贤者有一言焉,必曰求乎云尔,而未始置疑于前识。
小知则非,以夫幽必诣,远必索,然后显乃可用,近乃可得故邪?
斯举逸民之意也。
盖贤者退藏于深渺,如罩罩之鱼,未易得也;
洁白不污,如皎之驹,不徒来也。
应而非曲徇也,出而非虚觏也,翔而非苟集也,永矢以逝,而非不得已也。
彼将臣之,必先宾之,彼有馈焉,必曰献焉,则何世而无逸民哉,则亦无时而不举矣。
窃尝谓潜德之士,如五噫之梁鸿,三黜之下惠,无适而不有。
彼惟耻与世俗子浪自沾激,规巾糈末利,转徙蛮触之域,是以蝉蜕嚣埃,谢缘人封。
而在上者或不得而知之,知之或不得而加审,非必高逝独往,皆投渊洗耳徒也。
亦犹古人藏肆埋名,自谓陆沉,则岂率在宽闲之野、寂寞之滨也邪?
然人君之求之也,不取之众,而直取之寡,不丰昵狎近,而先诸振拔之所不逮,释此稔熟之后尘,伫彼方驰之来轸,则亦逸民者,诚在所急故也。
时无有莘之躬耕,则三往之币聘为虚礼;
人非傅岩之操筑,则惟肖之物色为徒饰。
必有臧丈人之贤,然后可载而与之俱;
必有南阳之高卧,然后可以起而与之共事。
彼汉之君尝知此矣,至其久也,弊卒乘焉。
武帝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偃而叹息,然犹不免有方朔之尚容。
光武委礼于故旧之严光,势适然耳,未见有助也,而樊英、杨厚之徒激其颓波,至三阅顺帝之聘而不少屈。
李固、朱穆以谓处士纯盗虚名,良亦有由也。
至于唐人,则殆又甚焉。
士之既文而不既实,非士成绮,则公文轩之比也;
徇物而徇己,非南荣趎,则满茍得之类也。
李渤隐少室,韩愈诋以索价高,而终南、嵩少区区穷绝之域,至号仕涂捷径。
逸民之弊,可一至于此!
孔子所谓天下之民归心焉者,果若是乎?
国家由祖宗已来,士之荫长松而藉丰草,仵猿鹤而辈鹿豕,以逸民自占者,时有人焉,如杨朴、种放辈,或召而不至,或至不爵不留,故大中祥符之制曰:「颁一尺之诏,方俟于来庭;
驰驷马之车,未闻于戒道」。
其急得人乃如是。
圣上侧席异人,惟恐弗及,譬犹剖璞穷崖,洗去埋蚀,披豹濛雾,发彼幽姿,下取文木之殚残,更增青黄之新饰。
往岁至有徒步繇处士而起颍阴者,未能阅岁,旋见蹑文石、摩螭头,而厕侍从之列矣。
士于斯时,翕然向慕,甚于远壑之赴隆墀,一何盛哉!
迨今盖历稔矣,卒未有嗣其后者,岂遂无其人邪?
且技养之卜肆,不无拔俗之君平,末业之鱼盐,时有晚出之胶鬲,则况万里之海隅乎?
直求之未悉耳。
然贤者耻于自进,则惟恐人知,而未尝从人而求知;
缓于必得,则惟恐利合,而未尝赴时而合利。
东海之滨有贤人焉,吾得而知之然后举;
北海之滨有贤人焉,吾得而知之然后举。
则是知之每审,而举每随之也。
既已举之,则贤否不待较而明矣,方复曹搜伍比,角之以无益之空文,则犹科举若也。
彼来游来歌者,能勿望望而惊乎?
前日之敦遣是已。
为今之说也,莫若于每岁之终,县委之令而举诸守,州委之守而举诸监司监司于是乎举而升诸朝。
朝委二三执政大臣相与诹逮而稽察之,信乎其不窾于实也,然后即其地给传遣行,亦若古人之所谓劝驾之为者。
率一道无一人焉,虽勿举可也;
率数人而聚一道,虽遍举之亦可也。
及其用也,然犹视是人适事之材否,而加举者之惩劝焉,则奇伟拔出之士,宜有出而应上之求矣。
齐之纨,楚之绡,会稽之竹箭,豫章之金铁,陈之髹漆,穷巴之文梓,阿井之沉液,与夫丹砂赤箭,或生蛮蜒,或产儋耳,初非近人也,惟其人近之,是以中国无一物之阙,而富家巨室卒取盈焉,又况于逸民者乎?
顾上之人所求如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