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随州大洪山灵峰禅寺崇宁元年正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二、光绪《德安府志》卷五、《湖北金石志》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三
元祐二年秋九月,诏随州大洪山灵峰寺革律为禅。
绍圣元年外台始请移洛阳少林寺长老报恩住持。
崇宁元年正月,使来求十方禅寺记,乃书曰:大洪山在随西南,盘基百馀里,峰顶俯视汉东诸国林峦丘岭,犹平川也。
以耆旧所闻考之,洪或曰胡,或曰湖,未详所谓。
今以地理考之,四山之间,昔为大湖,神龙所居,洪波洋溢,莫测涯涘。
其后二龙斗,搦开层崖,湖水南落,故今负山之乡,谓之「落湖村」,此大洪所以得名也。
唐元和中洪州开元寺僧善信,即山之慈忍灵济大师也,师从马祖,密传心要,北游五台山,礼文殊师利,瞻睹殊胜,自庆于菩萨有缘,发愿为众僧执炊爨三年。
寺僧却之,师流涕嗟戚,有老父曰:「子缘不在此,往矣行焉,逢随即止,遇湖即住」。
师即南迈,以宝历二年秋七月随州,远望高峰,问乡人曰:「何山也」?
乡人曰:「大湖山也」。
师默契前语,寻山转麓,至于湖侧。
属岁亢旱,乡民张武陵具羊豕,将用之以祈于湖龙。
师见而悲之,谓武陵曰:「雨旸不时,本因人心口业所感,害命命,重增乃罪。
可且勿杀,少须三日,吾为尔祈」。
武陵亦异人也,闻师之言,敬信之。
师即披榛扪石,乃得山北之岩穴,泊然宴坐,运诚冥祷,雷雨大作。
霁后数日,武陵迹而求之,师方在定,蛛丝幂面,号耳挃体,久之乃觉。
武陵即施此山为师兴建精舍,以二子给侍左右,学徒依向,遂成法席。
大和元年五月二十九日,师密语龙神曰:「吾前以身代牲,辍汝血食。
今舍身偿汝,汝可享吾肉」。
即引利刃截右膝,复截左膝,门人奔持其刃,膝不克断,白液流出,俨然入灭。
张氏二子,立观而化。
山南东道奏上其状,文宗嘉之,赐所居额为「幽济禅院」。
晋天福中,改为奇峰寺。
本朝元丰元年,又改为灵峰寺,皆以祷祈获应也。
自师灭至今三百馀年,而汉广汝坟之间十数州民,尊严奉事,如赴约束,金帛粒米,相尾于道。
赀强法弱,僧范乃革。
前此山峰高峻,堂殿楼阁依山制形,后前不伦,向背靡序。
恩老至山,熟阅形胜,辟途南入,以正宾主。
镵崖垒涧,铲𡾞补坳,嵯峨万仞,化为平顶。
三门堂殿,翼舒绳直,通廊大庑,疏户四达。
净侣云集,蔼为丛林。
峨嵋之宝灯瑞相,清源之金桥圆光,他方诡观,异境同视。
方其废故而兴新也,律之徒怀土而呶呶。
会予谪为郡守,合禅、律而诃之曰:「律以甲乙,禅以十方。
而所谓甲乙者,甲从何来?
乙从何立?
而必曰:『我慈忍之子孙也,今取人于十方,则慈忍之后绝矣』。
且夫乙在子孙,则甲在慈忍;
乙在慈忍,则甲在马祖
乙在马祖,则甲在南岳
乙在南岳,则甲在曹溪
推而上之,甲乙乃在乎菩提达摩,西天四七。
则而所谓甲乙者,果安在哉?
又而所谓十方者,十从何生?
方从何起?
世间之法,以一生二,一二为三,二三为六,三三为九。
九者,究也,复归于一。
一九为十,十义乃成,不应突然无一有十。
而所谓方者,上为方邪?
下为方邪?
东为方邪?
西为方邪?
南为方邪?
北为方邪?
以上为方,则诸天所居,非而境界;
以下为方,则风轮所持,非而居止;
以东为方,则弗婆提人,形如半月;
以北为方,则郁单越人,寿命久长;
以西为方,则瞿耶尼洲,沧波浩渺;
以南为方,则阎浮提洲,象马殊国。
然则甲乙无定,十方无依,竞律竞禅,奚是奚非」?
律之徒曰:「世尊尝居给孤独园竹林精舍。
必如太守言,世尊非邪」?
予曰:「汝岂不闻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习。
此非我说,乃是佛说」。
于是律之徒默然而去。
禅者曰:「方外之士,一瓶一钵,涉世无求。
如鸟飞空,遇枝则休;
如龟浮海,值木则浮。
来如聚梗,去如灭沤。
不识使君将甲乙之乎?
十方之乎」?
予曰:「善哉!
佛子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不住四维,上下虚空,应无所住。
而住持是真十方住持矣,尚何言哉!
尚何言哉」!
崇宁元年正月上元日记。
按:民国湖北通志》卷一○二。又见《缁门警训》卷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二六九、山川典卷一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