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龙井辩才法师塔碑1092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栾城后集》卷二四、《咸淳临安志》卷七八、《永乐大典》卷一二○一八、《西湖游览志》卷四、《杭州上天竺讲寺志》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浙江之西有大法师号辩才,以佛法化人,心具定慧,学具禅律,人无贤不肖,见之者知尊其道,奉其教。
上天竺,说法齐众者二十年。
退居龙井,燕居行道者十年。
元祐六年岁在辛未九月乙卯无疾而灭。
吴越之人失其所归依,奔走号慕,如佛灭度
相与讣于淮南,请于扬州太守苏公子瞻以志其塔。
公曰:「吾固知师矣,予弟子由虽未尝识师,而其知师不在吾后,吾为汝请」。
辙以公命不敢辞。
师姓徐氏,名元净字无象于潜人,家世喜为善。
客有过其乡者,指其居以语人曰:「是有佳气郁郁上腾,当生奇男子」。
师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绦,八十一日乃灭。
其伯祖父叹曰:「是宿世沙门也,慎毋夺其愿,长使事佛」。
八十一者,殆其算也,及师之终,实八十有一。
师生十年而出家,口不茹荤血,每见讲堂坐,辄叹曰:「吾愿登此说法度人」。
年十六,落发受具足戒。
十八,就学于天竺慈云师,云门人方盛厌,众欲却之。
云曰:「畴昔吾梦甚异,此子殆法器也,勿却」。
师日夜勤力,学与行进,不数年而齿其高第。
云没,复事明智韶师。
韶尝讲《摩诃止观》,至方便五缘曰:「净名所谓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此一方便也」。
师闻之悟曰:「今乃知色声香味皆具第一义谛」。
因泪下如雨。
由此遇物,中无疑矣。
尝梦与其同门友元素入一寺曰妙乐,有僧出,师问之曰:「此非荆溪尊者制《法华文句记》处耶」?
曰:「然」。
师访以尊者遗像,相与至东閤,见一梵僧趺坐不动,容貌甚伟,谓师曰:「我,汝过去师也。
当为我作礼」。
师拜,已而觉,忽若有得。
年二十五,恩赐紫衣及辩才号,盖代韶为众讲说者凡十五年。
杭州吕公溱请师住大悲宝阁院,师严设纪律,犯者秋毫皆斥去,其徒畏敬之。
居十年,沈公遘治,以谓上天竺本观音大士道场,以声音忏悔为佛事,非禅那居也,乃请师以教易禅。
师至,吴越人争以檀施归之,遂凿山增室,几至万础,重楼杰观,冠于浙西,学者数倍其故。
有祷于大士者,亦鲜弗答。
诏名其院曰灵感观音。
熙宁初龙图祖公无择在杭,言者或不悦其政,遽起制狱,师以铸钟事预逮。
居其间泰然,拟《金刚篦》撰《圆事理说》。
居十七年,有僧文捷者,利其富,倚权贵人以动转运使,夺而有之,迁师于下天竺,师恬不为忤。
捷犹不厌,使者复为逐师于潜
逾年而捷败,事闻朝廷,复以上天竺畀师。
捷之在天竺也,吴人不悦,施者不至,岩石草木为之索然。
及师之复,士女不督而集,山中百物皆若有喜色。
清献赵公抃与师为世外友,亲见而赞之曰:「师去天竺,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道场光辉」。
师复留三年,终欲舍去,谓其徒曰:「吾祖智者,圣人也,犹以急于化人,害于行己,位本五品,而證止铁轮,况吾凡夫也哉」。
固谢去,老于南山龙井之上,以自覆。
吴越闻之,争为之筑室庐,具像设,甓瓦金碧,咄嗟而就。
三年,复为太守邓公温伯请,据南屏一年,邓公去,乃归龙井终焉。
师于讲说,不择昼夜,常曰:「鬼神威德不具,多畏人,昼说或不得至,比夜人静,庶几能听」。
尝焚指以供佛,右三左二,仅能以执。
其徒有欲效之者,辄禁之曰:「如我乃可」。
平生修西方净业,未尝以须臾废。
行成力具,能以其馀见于外者非一也。
予兄子瞻中子迨生,三年不能行,请师为落发,磨顶祝之,不数日能行如他儿。
布衣李生者,习禅观,甚辩而无行,欲从师出家。
子瞻怜之,为请于师。
未言其名,师拒不许,若知其为人者。
秀州嘉兴陶彖有子得魅疾,巫医莫能治,师咒之而愈。
越州诸暨陈氏女子心疾,漫不知人,父母以见,师警以微言,醒然而悟。
尝与僧熙仲会食,仲视师眉间有光如萤,遽起揽之,得舍利。
师曰:「慎毋以告人,不知者,将以妄疑我」。
自是,常有于其卧起得之者。
及其将化,入室燕坐,谢宾客,止言语饮食,召其常与往来僧道潜,告之曰:「吾西方业成,如是七日无魔,横右胁吉祥而逝,吾愿足矣」。
至五日出偈告众,七日奄然而寂,皆如其言。
师度弟子若干人,四方学者不可以数计,颇能以其道教化吴越
至十月庚午,塔成,颂曰:
如来昔在世,心禅语为教。
譬如四大海,惟是一湿性。
于其湿性中,变化千万亿。
风来为涛澜,风去为湛然
鱼龙所游戏,神鬼所出没。
船筏借其力,网罟取其利。
其上为洲渚,诸国所生育。
其下为渊谷,百怪所藏伏。
东西出日月,上下属河汉。
观者不能了,𥈭眙何暇说。
如来知迷闷,随变为解释。
因变所说者,是则名为教。
彼善闻教人,当知是幻尔。
既已知是幻,则当识真实。
我观世教师,皆谓教是实。
由谓教实故,则为禅所诃。
禅虽诃教乎,终以教致禅。
禅若不取教,是杜所入门。
教而不知禅,是不识家也。
辩才真法师,于教得禅那。
口舌如澜翻,而不失道根。
心湛如止水,得风辄粲然。
以是于东南,普服禅教师
士女常奔走,金帛常围绕。
师惟不取故,物来不得拒。
道成数有尽,西方一瞬息。
西方亦非实,要有真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