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元丰四年五月1081年5月9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栾城集》卷二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五、《舆地纪胜》卷二五、佛法金汤篇、释氏资鉴、《文章辨体汇选》卷五六二、《名山胜概》卷二四、《八代文钞》第三○册、《庐山纪事》卷五、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三、同治《庐山志》卷六、同治《南康府志》卷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
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
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
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
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崄不过也。
故其桥曰三峡
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
石壁之趾,僧堂在焉。
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
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茜相纠。
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
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
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
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
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寘力而不懈也。
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
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
茍一日闻道,虽即死无馀事矣。
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