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1061年8月17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栾城应诏集》卷一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周衰,凡所以教民之具既废,而战攻侵伐之役交横于天下,民去其本而争事于末。
当时之君子思救其弊,而求之太迫,导之无术,故樊迟请学为稼,又欲为圃,而孔子从而讥之曰:「小人哉,樊须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焉用稼」?
释之者曰:「礼义与信,足以成德,又安用稼哉」?
嗟夫!
仁人之言,其始常若迂阔而不可行,然要其终,其取利多而卒以无弊者,终莫能易其说。
孔子之于卫,常欲正名,而子路笑之矣;
冉子之于鲁,常欲彻,而鲁君非之矣。
何则?
卫之乱,若非正名之所能安;
而鲁之饥,若非彻之所能救。
然而欲天下无饥与乱,则非此二者莫之能济。
故夫欲取其利而取之于远,则取利多而民不知;
欲图其事而图之于深,则事有渐而后无弊。
今夫樊迟欲为农圃以富民,而孔子答之以礼义信也。
天下疑之,而愚以为不然。
若观于《孟子》,而求其所以辨许行之说,则夫农圃之事,乃有可以礼义致而可以信取之道。
何者?
许子欲使君臣并耕饔飧而治,此岂非樊子所愿学者哉?
孟子答之以尧舜无所用心于耕稼。
尧以不得舜为忧,舜以不得禹为忧。
尧得舜,舜得禹,而礼义流行,忠信洋溢,则天下之民将不劝之耕而自为耕,不督之圃而自为圃,而何致于身服农圃之劳而忧农圃之忧哉?
且夫欲劝天下之农而至于亲为之者,亦足以见其无术矣!
古之圣人其御天下也,礼行而民恭,则役使如意;
义行而民服,则劳苦而不怨;
信行而民用情,则上下相知而教化易
三德既成,则民可使蹈白刃而无怨,而况农圃之功哉!
故夫欲其功而形之于远,则功可成;
欲力其事而为之于近,则百弊起。
今欲君子小人而皆从事于农,则夫天下之民,尚谁使治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