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书论1060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栾城应诏集》卷四、《古文渊鉴》卷五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愚读《史记·商君列传》,观其改法定令,变更秦国之风俗,诛秦民之议令者以数千人,黥太子之师,劓太子之傅,而后法令大行,盖未尝不壮其勇而有决也。
曰:嗟夫,世俗之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终。
使天下之人各陈其所知,而守其所学,以议天子之事,则事将有格而不得成者。
然及观三代之书,至其将有以矫拂世俗之际,则其所以告谕天下者,常丁宁激切亹亹而不倦,务使天下尽知其君之心,而又从而折其不服之意,使天下皆信以为如此,而后从事
其言回曲宛转,譬如平人自相议论而诘其是非者。
愚始读而疑之,以为近于濡滞迂远而无决。
然其使天下乐从,而无黾勉不得已之意;
其事既发,而无纷纭异同之论。
此则王者之意也。
故常以为当尧舜之时,其君臣相得之心,欢乐而无间,相与吁俞、嗟叹、唯诺于朝廷之中,不啻若朋友之亲。
虽其有所相是非论辩,以求曲直之当,亦无足怪者。
及至汤、武征伐之际,周旋反覆,自述其用兵之意,以明晓天下,此又其势然也。
惟其天下既安,君民之势阔远而不同,天子有所欲为,而其匹夫匹妇私有异论于天下,以龃龉其上之画策,令之而莫肯听。
当此之时,刑驱而势胁之,天下夫谁敢不听从?
而其上之人,优游而徐譬之,使之信之而后从。
此非王者之心,谁能处而待之而不倦欤?
盘庚之迁,天下皆咨嗟而不悦。
盘庚为之称其先王盛德明圣,而犹五迁,以至于今,今不承于古,恐天之断弃汝命,不救汝死。
既又恐其不从也,则又曰:「汝罔暨余同心,我先后将降汝罪疾,乃祖先父亦将告我高后曰:『作大戮于朕孙』」。
盖其所以开其不悟之心,而谕之以其所以当然者,如此其详也。
若夫商君则不然,以为要使汝获其利,而何恤乎吾之所为,故无所求于众人之论,而亦无以告谕于天下,然其事亦终于有成。
是以后世之论,以为三代之治柔懦而不决,然此乃王霸之所以为异者也。
夫三代之君,惟不忍鄙其民而欺之,故天下有故,而其议及于百姓,以观其意之所向。
及其不可听,则又反覆而谕之,以穷极其说而服其不然之心,是以其民亲而爱之。
呜呼,此王霸之所为不同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