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冯道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栾城后集》卷一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一○○
冯道宰相事四姓九君,议者讥其反君事雠,无士君子之操。
大义既亏,虽有善不录也。
吾览其行事而窃悲之,求之古人,犹有可得言者。
齐桓公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从而相之
子贡以为不仁,问之。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管仲之相桓公孔子既许之矣。
道之所以不得附于管子者,无其功耳。
晏婴崔杼俱事齐庄公弑公而立景公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乎!
吾死也」?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
吾亡也」?
曰:「归乎」?
曰:「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
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
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
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卒事景公
虽无管子之功,而从容风议,有补于齐,君子以名臣许之。
使自附于晏子,庶几无甚愧也。
唐明宗,始为宰相,其后历事八君。
方其废兴之际,或在内,或在外,虽为宰相,而权不在己,祸变之发,皆非其过也。
明宗虽出于夷狄,而性本宽厚,每以恭俭劝之。
在位十年,民以少安。
契丹灭晋,耶律德光见道,问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顾夷狄不可晓以庄语,乃曰:「今时虽使佛出亦救不得,惟皇帝救得」。
德光喜,乃罢杀戮,中国之人赖焉。
周太祖以兵犯京师隐帝已没,太祖谓汉大臣必相推戴,及见道,待之如平日。
太祖常拜,是日亦拜,受之不辞。
太祖意沮,知汉未可代,乃立湘阴公为汉嗣,而使逆之于徐。
曰:「是事信否?
吾平生不妄语。
公毋使我为妄语人」。
太祖为誓甚苦。
道行未返,而周代汉。
篡夺之际,虽贲育无所致其勇,而以拜跪谈笑却之,非盛德何以致此?
而议者黜之,曾不少借,甚矣!
士生于五代,立于暴君骄将之间,日与虎兕为伍,弃之而去,食友麋鹿易耳,而与自经于沟渎何异?
不幸而仕于朝,如冯道犹无以自免,议者诚少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