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执政生事劄子元祐五年六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栾城集》卷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宰相之任,所以镇妥中外,安靖朝廷,使百官皆得任职,赏罚各当其实,人主垂拱无为,以享承平之福,此真宰相职也。
臣窃见近者执政进拟邓温伯翰林学士承旨除命一下,而中书舍人不肯撰词,给事中封还诏书,御史全台,两省谏议,皆力言其不可。
议论汹汹,经月不定,而执政之意,确然不回。
温伯既仍旧就职,而言者并获美迁。
质之公议,皆不晓其故。
若谓执政诚是耶,则给舍台谏并系所选,岂其皆非?
若以论者诚非耶,则不加黜责,并获优宠,进退无据。
是以公议皆谓朝廷自知其非,但重于改作而已。
今者谤议未息,又复进拟礼部侍郎陆佃兵部侍郎赵彦若权本部尚书
中书舍人二人复相次封还陆佃之命。
臣窃惟此二事,本非朝廷急切之务,势须必行者也。
上既不出于人主,下又不起于有司,皆由执政出意用人,致此纷争。
内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厌于烦言,焦劳弥月;
下则侍从要司失其旧职,纲纪废坏。
至于赏罚颠倒,顷所未闻。
臣不知为政如此,得为镇妥中外,安靖朝廷者乎?
顷者诸曹侍郎阙人,朝廷始擢用诸卿监权侍郎,盖以不权侍郎则本曹公事阙官发遣。
如礼兵诸部事至简少,虽无侍郎,但责郎官,亦自可了。
侍郎既具而复权尚书,此何说也?
若谓侍郎久次当迁尚书,臣不知尚书久次当遂迁执政乎?
此则为人择官,而非为官择人之意也。
臣待罪执法,窃虑圣意未经究察,但见执政历诋有司而自伸其意,使群臣无由自明。
今后更有如此等事,无敢守法为陛下明白是非者。
是以区区献言,不觉烦渎,罪当万死。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