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拟合祭天地手诏元祐七年九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栾城后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朕惟《周礼》,王者亲祀天地,岁无不遍。
故郊丘有南北之辨,礼乐有同异之别。
降及汉唐,事与古异。
礼文寖盛,费用增广。
既难躬行以遍享,遂于三岁而亲祀。
事非周旧,礼适时变。
故致斋之日,躬见祖考;
圜丘之飨,兼礼天地。
盖将因此盛典,咸秩百神。
变礼之得,实始于此。
故祖宗以来,常祀从周,而亲祀用唐。
神祇顾飨,中外蒙福,百有馀年矣。
乃者元丰之中礼官建议将举三代之故,而革近世之宜。
见上帝于南郊,礼皇地于北壝。
二祀特举,议与周合。
然而飨庙之制,尚从变礼。
先帝法古从众,始命亲祠北郊,如南郊仪,仍具上公摄事之礼。
朕践祚临祭,于今八年,既已再见昊天,未尝亲奉神媪
惟父天母地,不可以独疏,故以人揆神,凛焉而夕惕。
博谋多士,参订辅臣。
或欲郊祀之岁,先行方泽,而大礼之举,并在期年。
仲夏之时,忧于暑雨,或欲以夏至之祀,施于孟冬
而考之前王,初无此制,并举大事,势终难行。
或欲天地二祀,互用三岁。
而祀天废地,情既未允;
以卑略尊,礼尤非顺。
国之大事,朕何敢专?
是用存先帝之新仪,昭示稽古之训;
循祖宗之故事,一本沿情之实。
将来南郊合祭天地,并以百神从祀,皆如熙宁十年以前旧制。
其元丰六年亲祠北郊,及上公摄事仪注,并令太常寺检寻元敕,如法收藏,仍备录前后文案,送国史院
及令三省条件合用旧典,令礼官详定仪注闻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