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并叙)109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九、《方舆胜览》卷三四、康熙《罗浮山志会编》卷一四、《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一二三、雍正《广东通志》卷二二九、乾隆《博罗县志》卷一三、光绪《广州府志》卷八九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自有生人以来,人之所为见于世者,何可胜道。
其鼓舞天下,经纬万世,有伟于造物者矣。
考其所从生,实出于一念。
巍乎大哉,是念也,物复有烈于此者乎?
是以古之真人,以心为法,自一身至一世界,自一世界至百千万亿世界,于屈信臂顷,作百千万亿变化,如佛所言,皆真实语,无可疑者。
至于持身厉行,练精养志,或乘风而仙,或解形而去,使枯槁之馀,化为金玉,时出光景,以作佛事者,则多有矣。
其见伏去来,皆有时会,非偶然者。
予在惠州,或示予以古舍利,状若覆盂,圆径五寸,高二寸,重二斤二两,外密而中疏,其理如芭蕉,舍利生其中无数,五色具备,意必真人大士之遗体。
盖脑之在颅中,颅亡而脑存者。
予曰:「是当以施僧,与众共之,藏私家非是」。
其人难之。
适有东莞福长老祖堂来惠州,见而请之,曰:「吾方建五百罗汉阁,壮丽甲于南海,舍利当栖我阁上」。
则以犀带易之。
有自京师至者,得古玉璧,试取以荐舍利,若合符契。
堂喜,遂并璧持去,曰:「吾当以金银琉璃为窣堵波,置阁上」。
铭曰:
真人大士何所修,心精妙明舍九州。
此身性海一浮沤,委蜕如遗不自收。
戒光定力相烝休,结为宝珠散若旒。
流行四方独此留,带犀微矣何足酬。
璧来万里端相投,我非与堂堂非求。
共作佛事知谁由,瑞光一起三千秋,永照南海罗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