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冢小儿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八、赵刻《志林》题作《冢中弃儿吸蟾气》、《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有夫妇襁负一子,未几,迫于饥困,不能皆全,弃之道左空冢中而去。岁定归乡,过此冢,欲收其骨,则儿尚活,肥健愈于未弃时。见父母,匍匐来就。视冢中空无有,唯有一窍滑易,如蛇鼠出入,有大蟾蜍,如车轮,气咻咻然出穴中。意儿在冢中常呼吸此气,故能不食而健。自尔遂不食,年六七岁,肌理如玉。其父抱儿来京师,以求小儿医张荆筐。张曰:「物之有灵者能蛰,燕蛇虾蟆之类是也。能蛰则能不食,不食则寿,此千岁虾蟆也。法不当与药,若听其不食不娶,长必得道」。父喜,携去,今不知所在。张与予言,盖嘉祐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