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胜相院经藏记1080年9月1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二、《观澜文集》丙集卷八、《文编》卷五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元丰三年岁在庚申,有大比丘惟简号曰宝月,修行如幻,三摩钵提,在蜀成都大圣慈寺,故中和院,赐名「胜相」,以无量宝、黄金丹砂、琉璃真珠、旃檀众香,庄严佛语及菩萨语,作大宝藏。
涌起于海,有大天龙,背负而出,及诸小龙,纠结环绕
诸化菩萨,及护法神,镇守其门。
天魔鬼神,各执其物,以禦不祥。
是诸众宝,及诸佛子,光色声香,自相磨激,璀璨芳郁,玲珑宛转,生出诸相,变化无穷。
不假言语,自然显见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
如众饥人,入于太仓,虽未得食,已有饱意。
又如病人,游于药市,闻众药香,病自衰减。
更能取米,作无碍饭,恣食取饱,自然不饥。
又能取药,以疗众病,众病有尽,而药无穷,须臾之间,无病可疗。
以是因缘,度无量众,时见闻者,皆争舍施,富者出财,壮者出力,巧者出技,皆舍所爱,及诸结习,而作佛事,求脱烦恼,浊恶苦海。
有一居士,其先蜀人,与是比丘,有大因缘。
去国流浪,在江淮间,闻是比丘,作是佛事,即欲随众,舍所爱习。
周视其身,及其室庐,求可舍者,了无一物。
如焦谷芽,如石女儿,乃至无有,毫发可舍。
私自念言,我今惟有,无始已来,结习口业,妄言绮语,论说古今,是非成败。
以是业故,所出言语,犹如钟磬,黼黻文章,悦可耳目。
如人善博,日胜日贫,自云是巧,不知是业。
今舍此业,作宝藏偈。
愿我今世,作是偈已,尽未来世,永断诸业,客尘妄想,及事理障。
一切世间,无取无舍,无憎无爱,无可无不可
时此居士,稽首西望,而说偈言:
我游多宝山,见山不见宝。
岩谷及草木,虎豹诸龙蛇,虽知宝所在,欲取不可得。
复有求宝者,自言已得宝,见宝不见山,亦未得宝故。
譬如梦中人,未尝知是梦,既知是梦已,所梦即变灭。
见我不见梦,因以我为觉,不知真觉者,觉梦两无有。
我观大宝藏,如以蜜说甜。
众生未谕故,复以甜说蜜。
甜蜜更相说,千劫无穷尽。
自蜜及甘蔗,查梨与橘柚,说甜而得酸,以及咸辛苦。
忽然反自味,舌根有甜相,我尔默自知,不烦更相说。
我今说此偈,于道亦云远,如眼根自见,是眼非我有。
当有无耳人,听此非舌言,于一弹指顷,洗我千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