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奖谕敕记1078年5月4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
八月二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
至九月二十一日,凡二丈八尺九寸,东西北触山而止,皆清水无复浊流。
水高于城中平地有至一丈九寸者,而外小城东南隅不沉者三版。
父老云:「天禧中,尝筑二堤。
一自小市门外,绝壕而南,少西以属于戏马台之麓;
一自新墙门外,绝壕而西,折以属于城下南京门之北」。
遂起急夫五千人,与武卫奉化牢城之士,昼夜杂作堤。
堤成之明日,水自东南隅入,遇堤而止。
水窗六,先水未至,以薪刍土囊自城外塞之。
水至而后,自城中塞者皆不足恃。
城中有故取土大坑十五,皆与外水相应,井有溢者。
三方皆积水,无所取土,取于州之南亚父冢之东。
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阔倍之。
公私船数百,以风浪不敢行,分缆城下,以杀河之怒。
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遂以全。
明年二月,有旨赐钱二千四百一十万,起夫四千二十三人,又以发常平钱六百三十四万,米一千八百馀斛,募夫三千二十人,改筑外小城。
创木岸四,一在天王堂之西,一在彭城楼之下,一在上洪门之西北,一在大城东南隅
大坑十五皆塞之。
已而澶州灵平埽成,水不复至。
臣轼以谓黄河率常五六十年一决,而徐州最处汴泗下流,上下二百馀里皆阻山,水尤深悍难落,不与他郡等,恐久远仓卒吏民不复究知,故因上之所赐诏书而记其大略,并刻诸石。
若其详,则藏于有司,谓之《熙宁防河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