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画苑记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四、《黄氏日钞》卷六二、《文章正宗》续集卷一四、《文编》卷五七、《蜀中名胜记》卷一二、《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五七、民国《眉山县志》卷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石康伯,字幼安,蜀之眉山人,故紫微舍人昌言之幼子也。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不求人知。独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遇有所见,脱衣辍食求之,不问有无。居京师四十年,出入闾巷,未尝骑马。在稠人中,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长七尺,黑而髯,如世所画道人剑客,而徒步尘埃中,若有所营,不知者以为异人也。又善滑稽,巧发微中,旁人抵掌绝倒,而幼安淡然不变色。与人游,知其急难,甚于为己。有客于京师而病者,辄舁置其家,亲饮食之,死则棺歛之,无难色。凡识幼安者,皆知其如此。而余独深知之。幼安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二,状貌如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为亳州职官与富郑公俱得罪者,其子夷庚也。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幼安与文与可游,如兄弟,故得其画为多。而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子由尝言:「所贵于画者,为其似也。似犹可贵,况其真者。吾行都邑田野所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当赖画而识,然人亦何用见鬼」。此言真有理。今幼安好画,乃其一病,无足录者,独著其为人之大略云尔。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郡苏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