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眉州远景楼1078年7月1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皇朝文鉴》卷八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方舆胜览》卷五三、《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四、《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二、《文章正宗》续集卷一四、《文编》卷五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七○、《八代文钞》第二十八册、《名山胜概记》卷四五、《蜀中广记》卷五六、《明一统志》卷七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二六、《渊鉴类函》卷三四七、康熙《眉州属志》卷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五六、《壮陶阁书画录》卷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
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
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
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
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
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
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
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
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
商贾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
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
岁二月,农事始作。
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
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
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
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
其风俗盖如此。
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易治而难服。
守令始至,视其言语动作,辄了其为人。
其明且能者,不复以事试,终日寂然。
茍不以其道,则陈义秉法以讥切之,故不知者以为难治。
太守黎侯希声,轼先君子之友人也。
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茍,众以为易事。
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
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无事。
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
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
嗟夫,轼之去乡久矣。
所谓远景楼者,虽想见其处,而不能道其详矣。
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有马者,借人乘之。
今亡矣夫」。
是二者,于道未有大损益也,然且录之。
今吾州近古之俗,独能累世而不迁,盖耆老昔人岂弟之泽,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
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元丰元年七月十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