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凌虚台记106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五、《容斋续笔》卷一二、《记纂渊海》卷五九、《文章正宗》续集卷一四、《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八、《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一九、《文编》卷五六、《八代文钞》第二十八册、《明一统志》卷三四、《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二七、乾隆《凤翔府志》卷二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
都邑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危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
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已言于公,退而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