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略 其五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八、《皇朝文鉴》卷一○三、《崇古文诀》卷二四、《文编》卷四一、《名世文宗》卷二七、《古文渊鉴》卷五○
其次莫若深结天下之心。
臣闻天子者,以其一身寄之乎巍巍之上,以其一心运之乎茫茫之中,安而为太山,危而为累卵,其间不容毫釐。
是故古之圣人,不恃其有可畏之资,而恃其有可爱之实;
不恃其有不可拔之势,而恃其有不忍叛之心。
何则?
其所居者,天下之至危也。
天子恃公卿以有其天下。
公卿大夫士以至于民,转相属也,以有其富贵。
茍不得其心,而欲羁之以区区之名,控之以不足恃之势者,其平居无事,犹有以相制。
一旦有急,是皆行道之人,掉臂而去,尚安得而用之。
古之失天下者,皆非一日之故,其君臣之欢,去已久矣,适会其变,是以一散而不可复收。
方其未也,天子甚尊,大夫士甚贱,奔走万里,无敢后先,俨然南面以临其臣,曰:天何言哉!
百官俯首就位,歛足而退,兢兢惟恐有罪,群臣相率为茍安之计,贤者既无所施其才,而愚者亦有所容其不肖,举天下之事,听其自为而已。
及乎事出于非常,变起于不测,视天下莫与同其患,虽欲分国以与人,而且不及矣。
秦二世唐德宗,盖用此术以至于颠沛而不悟,岂不悲哉!
天下者,器也。
天子者,有此器者也。
器久不用,而置诸箧笥,则器与人不相习,是以捍格而难操。
良工者,使手习知其器,而器亦习知其手,手与器相信而不相疑,夫是故所为而成也。
天下之患,非经营祸乱之足忧,而养安无事之可畏。
何者?
惧其一旦至于捍格而难操也。
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励其百官抚摩其人民,为之朝聘会同燕享,以交诸侯之欢。
岁时月朔,致民读法,饮酒蜡腊,以遂万民之情。
有大事,自庶人以上,皆得至于外朝以尽其词。
犹以为未也,而五载巡守,朝诸侯于方岳之下,亲见其耆老贤士大夫,以周知天下之风俗。
凡此者,非以为茍劳而已,将以驯致服习天下之心,使不至于捍格而难操也。
及至后世,坏先王之法,安于逸乐,而恶闻其过。
是以养尊而自高,务为深严,使天下拱手以貌相承,而心不服。
其腐儒老生,又出而为之说曰:天子不可以妄有言也,史且书之,后世且以为讥。
使其君臣相视而不相知,如此,则偶人而已矣。
天下之心既已去,而伥伥焉抱其空器,不知英雄豪杰已议其后。
臣尝观西汉之初,高祖创业之际,事变之兴,亦已繁矣,而高祖以项氏创残之馀,与信、布之徒争驰于中原。
此六七公者,皆以绝人之姿,据有土地甲兵之众,其势足以为乱,然天下终以不摇,卒定于汉。
传十数世矣,而至于元、成、哀、平,四夷向风,兵革不试,而王莽一竖子乃举而移之,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此其故何也?
创业之君,出于布衣,其大臣将相,皆有握手之欢,凡在朝廷者,皆尝试挤掇,以知其才之短长,彼其视天下如一身,茍有疾痛,其手足不期而自救,当此之时,虽有近忧,而无远患。
及其子孙,生于深宫之中,而狃于富贵之势,尊卑阔绝,而上下之情疏,礼节繁多,而君臣之义薄。
是故不为近忧,而常为远患。
及其一旦,固已不可救矣。
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不爱高位重禄以致山林之士,而欲闻切直不隐之言者,凡皆以通上下之情也。
昔我太祖太宗既有天下,法令简约,不为崖岸。
当时大臣将相,皆得从容终日,欢如平生,下至士庶人,亦得以自效。
故天下称其言至今,非有文采缘饰,而开心见诚,有以入人之深者,此英主之奇术,御天下之大权也。
方今治平之日久矣,臣愚以为宜日新盛德,以鼓动天下久安怠惰之气,故陈其五事以备采择。
其一曰:将相之臣,天子所恃以为治者,宜日夜召论天下之大计,且以熟观其为人。
其二曰:太守刺史,天子所寄以远方之民者,其罢归,皆当问其所以为政,民情风俗之所安,亦以揣知其才之所堪。
其三曰:左右扈从侍读侍讲之人,本以论说古今兴衰之大要,非以应故事备数而已,经籍之外,茍有以访之,无伤也。
其四曰:吏民上书,茍小有可观者,宜皆召问优慰,以养其敢言之气。
其五曰:天下之吏,自一命以上,虽其至贱,无以自通于朝廷,然人主之为,岂有所不可哉,察其善者,卒然召见之,使不知其所从来。
如此,则远方之贱吏,亦务自激发为善,不以位卑禄薄无由自通于上而不修饰。
使天下习知天子乐善亲贤恤民之心孜孜不倦如此,翕然皆有所感发,知爱于君而不可与为不善。
亦将贤人众多,而奸吏衰少,刑法之外,有以大慰天下之心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