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问小雅周之衰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皇朝文鉴》卷一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一○、《唐宋名贤确论》卷一
对:《诗》之中,唯周最备,而周之兴废,于《诗》为详。
盖其道始于闺门父子之间,而施及乎君臣之际,以被冒乎天下者,存乎《二南》。
后稷公刘、文、武创业之艰难,而幽、厉失道之渐,存乎《二雅》。
成王纂承文、武之烈,而礼乐文章之备,存乎《颂》。
其愈衰愈削而至夷于诸侯者,存乎《王·黍离》。
盖周道之盛衰,可以备见于此矣。
《小雅》者,言王政之小,而兼陈乎其盛衰之际者也。
夫幽厉虽失道,文、武之业未坠,而宣王又从而中兴之,故虽怨刺并兴,而未列于《国风》者,以为犹有王政存焉。
故曰:《小雅》者,兼乎周之盛衰者也。
昔之言者,皆得其偏,而未备也。
季札观周乐,歌《小雅》,曰:「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之衰乎」?
文中子》曰:「《小雅》乌乎衰?
其周之盛乎」!
之所谓衰者,盖其当时亲见周道之衰,而不睹乎文、武、之盛也。
文中子之所谓盛者,言文、武之馀烈,历数百年而未忘,虽其子孙之微,而天下犹或宗周也。
故曰:二子者,皆得其偏而未备也。
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当周之衰,虽君子不能无怨,要在不至于乱而已。
文中子》以为周之全盛,不已过乎。
乎二子之说,而《小雅》之道备矣。
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