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孔子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唐宋名贤确论》卷二、《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五、《古文关键》卷二、《文章辨体》卷一一、《文编》卷二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九九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言于公曰:「臣无藏甲。
大夫无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隳三都
于是叔孙氏先隳郈。
季氏将隳费,公山弗狃、叔孙辄率费人袭公,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
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二子奔齐。
遂隳费。
将隳成,公歛处父以成叛。
公围成,弗克。
或曰:殆哉,孔子之为政也,亦危而难成矣。
孔融曰:「古者王畿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
曹操疑其论建渐广,遂杀
特言之耳,安能为哉。
以为天子有千里之畿,将不利己,故杀之不旋踵。
季氏亲逐昭公,公死于外,从公者皆不敢入,虽子家羁亦亡,季氏之忌克忮害如此,虽地势不及曹氏,然君臣相猜,盖不减也。
孔子安能以是时隳其名都,而出其藏甲也哉!
考于《春秋》,方是时,三桓虽若不悦,然莫能违孔子也。
以为孔子用事于鲁,得政与民,而三桓畏之欤?
季桓子之受女乐也,孔子能却之矣。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是孔子畏季氏,季氏不畏孔子也。
孔子盍姑修其政刑,以俟三桓之隙也哉?
苏子曰:此孔子之所以圣也。
盖田氏、六卿不服,则齐、晋无不亡之道
三桓不臣,则鲁无可治之理。
孔子之用于世,其政无急于此者矣。
晏婴者亦知之,曰:「田氏之僭,惟礼可以已之。
在礼,家施不及国,大夫不收公利」。
齐景公曰:「善哉。
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
能知之,而莫能为之。
非不贤也,其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塞乎天地之间者,不及也。
孔子以羁旅之臣,得政期月,而能举治世之礼,以律亡国之臣,堕名都,出藏甲,而三桓不疑其害己,此必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矣。
孔子之圣,见于行事,至此为无疑也。
之用于齐也,久于孔子景公之信其臣也,愈于定公,而田氏之祸不少衰。
吾是以孔子之难也。
孔子哀公十六年卒,十四年,陈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请讨之。
吾是以知孔子之欲治列国之君臣,使如《春秋》之法者,至于老且死而不忘也。
或曰:孔子哀公与三子之必不从,而以礼告也欤?
曰:否。
孔子实欲伐齐。
孔子既告公。
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
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
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
此岂礼告而已哉!
哀公患三桓之偪,尝欲以越伐鲁而去之。
夫以蛮夷伐国,民不与也,皋如、出公之事,断可见矣。
岂若从孔子而伐齐乎?
若从孔子而伐齐,则凡所以胜齐之道孔子任之有馀矣。
既克田氏,则鲁之公室自张,三桓不治而自服矣。
孔子之志也。
按:郎本卷一三题作《孔子论》,赵刻《志林》作《论鲁三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