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鲁隐公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一四、《唐宋名贤确论》卷二、《文编》卷二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九九
鲁隐公元年,不书即位,摄也。
阳子曰:「隐公非摄也,使隐而果摄也,则《春秋》不书为公。
《春秋》书为公,则隐非摄无疑也」。
苏子曰:非也,《春秋》信史也。
隐摄而桓弑,著于史也详矣。
周公摄而克复子者也。
周公薨,故不称王。
隐公摄而不克复子者也。
鲁公薨,故称公。
史有谥,国有庙,《春秋》独得不称公乎?
然则隐公之摄也,礼欤?
曰:礼也。
何自闻之?
曰:闻之孔子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
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
何谓摄主
曰:古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一无士字。)世子未生,而死,则其弟若兄弟之子次当立者为摄主
子生而女也,则摄主立;
男也,则摄主退。
此之谓摄主
古之人有为之者,季康子是也。
季桓子且死,命其臣正常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
女也,则肥也可」。
桓子卒,康子即位。
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
正常载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遗言。
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立之』。
今生矣,男也,敢告」。
康子请退。
康子之谓摄主,古之道也。
孔子行之。
自秦、汉以来,不修是礼,而以母后摄。
孔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使与闻外事且不可,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而况可使摄位而临天下乎?
女子为政而国安,惟齐之君王后,吾宋之曹、高、向也。
盖亦千一矣。
东汉马、邓,不能无讥。
汉吕后、魏胡武灵、唐氏之流,盖不胜其乱。
王莽、杨坚遂因以易姓。
由是观之,岂若摄主之庶几乎!
使母后而可信也,则摄主何为而不可信。
若均之不可信,则摄主取之,犹吾先君之子孙也,不犹愈于异姓之取哉。
或曰: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安用摄主
曰:非此之谓也。
嗣天子长矣,宅忧而未出令,则以礼从冢宰
太子未生,生而弱未能君也,则三代之礼,孔子之学,决不以天下付异姓,其付之摄主也,夫岂非礼,而周公行之欤?
隐公摄主也!
郑玄,儒之陋者也。
其传摄主也,曰:「上卿代君听政者也」。
使子生而女,则上卿岂继世者乎?
苏子曰:摄主,先王之令典,孔子法言也。
而世不知,习见母后之摄也,而以为当然。
故吾不可不论,以待后世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