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臣论下106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古文集成》卷三二、《文章类选》卷一一、《文编》卷三○、《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一六、《名世文宗》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下之权,在于小人,君子之欲击之也,不亡其身,则亡其君。
然则是小人者,终不可去乎?
闻之曰:迫人者,其智浅;
迫于人者,其智深
非才有不同,所居之势然也。
古之为兵者,围师勿遏,穷寇勿迫,诚恐其知死而致力,则虽有众无所用之。
故曰:「同舟而遇风,则吴越使相救如左右手」。
小人之心,自知其负天下之怨,而君子之莫吾赦也,则将日夜为计,以备一旦卒然不可测之患,今君子又从而疾恶之,是以其谋不得不深,其交不得不合,交合而谋深,则其致毒也忿戾而不可解。
故凡天下之患,起于小人,而成于君子之速之也。
小人在内,君子在外。
君子为客,小人为主。
主未发而客先焉,则小人之词直,而君子之势近于不顺。
直则可以欺众,而不顺则难以令其下。
故昔之举事者,常以中道而众散,以至于败,则其理岂不甚明哉?
若夫智者则不然。
内以自固其君子之交,而厚集其势;
外以阳浮而不逆于小人之意,以待其间。
宽之使不吾疾,狃之使不吾虑,啖之以利,以昏其智,顺适其意,以杀其怒。
然后待其发而乘其隙,推其坠而挽其绝。
故其用力也约,而无后患。
莫为之先,故君不怒而势不偪。
如此者,功成而天下安之。
今夫小人急之则合,宽之则散,是从古以然也。
见利不能不争,见患不能不避,无信不能不相诈,无礼不能不相渎,是故其交易间,其党易破也。
而君子不务宽之以待其变,而急之不以合其交,亦已过矣。
君子小人,杂居而未决,为君子之计者,莫若深交而无为。
茍不能深交而无为,则小人倒持其柄而乘吾隙。
昔汉高之亡,以天下属平、勃。
高后临朝,擅王诸吕,废黜刘氏。
平日纵酒无一言,及用陆贾计,以千金交欢绛侯,卒以此诛诸吕,定刘氏。
使此二人者而不相能,则是将相相攻之不暇,而何暇及于刘、吕之存亡哉!
故其说曰:将相和调,则士豫附。
士豫附,则天下虽有变而权不分。
呜呼,知此,其足以为大臣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