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正统论三首 其二 辩论二1055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学海君道部》卷二三○、《文编》卷二八、《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正统之论,起于欧阳子,而霸统之说,起于章子
二子之论,吾与欧阳子,故不得不与章子辨,以全欧阳子
阳子之说全,而吾之说又因以明。
章子之说曰:「进秦梁,得而未善也。
进魏,非也」。
章子未知夫名实之所在也。
夫所谓正统者,犹曰有天下云尔。
正统者,果名也,又焉实之知!
视天下之所同君而加之,又焉知其他!
章子以为,魏不能一天下,不当与之统。
夫魏虽不能一天下,而天下亦无有如魏之强者,吴虽存,非两立之势,何不与之统。
章子之不绝五代也,亦徒以为天下无有与之敌者而已。
今也绝魏,魏安得无辞哉!
正统者,恶夫天下之无君而作也。
故天下虽不合于一,而未至乎两立者,则君子不忍绝之于无君。
且夫德同而力均,不臣焉可也。
今以天下不幸而不合于一,德既无以相过,而弱者又不肯臣乎强,于是焉而不与之统,亦见其重天下之不幸,而助夫不臣者也。
章子曰:「乡人且耻与盗者偶,圣人岂得与篡君同名哉」?
吾将曰:是乡人与是为盗者,民则皆民也,士则皆士也,大夫则皆大夫也,则亦与之皆坐乎?
苟其势不得不与之皆坐,则乡人何耻耶。
圣人得天下,篡君亦得天下,顾其势不得不与之皆坐,圣人何耻耶?
吾将以圣人耻夫篡君,而篡君又焉能耻圣人哉!
章子曰:「君子大居正,而以不正人居之,是正不正之相去未能相远也」。
章子之所谓正者,何也?
以一身之正为正耶,以天下有君为正耶?
一身之正,是天下之私正也。
天下有君,是天下之公正也。
吾无取乎私正也。
天下无君,篡君出而制天下。
汤武既没,吾安所取正哉。
故篡君者,亦当时之正而已。
章子曰:「祖与孙虽百岁,而子五十,则子不得为寿。
汉与晋虽得天下,而魏不能一,则魏不得为有统」。
吾将曰:其兄四十而死,则其弟五十为寿。
弟为寿乎其兄,魏为有统乎当时而已。
章子比之妇谓舅嬖妾为姑。
吾将曰舅则以为妻,而妇独柰何不以为姑乎。
以妾为妻者,舅之过也。
妇谓之姑,盖非妇罪也。
举天下而授之魏、晋,是亦汉、魏之过而已矣。
与之统者,独何罪乎。
虽然,欧阳子之论,犹有异乎吾说者。
阳子之所与者,吾之所与也。
阳子之所以与之者非吾之所以与之也。
阳子重与之,而吾轻与之。
且其言曰:「秦、汉而下,正统屡绝,而得之者少。
以其得之者少,故其为名甚尊而重也」。
呜呼,吾不善夫少也。
幸而得之者少,故有以尊重其名。
不幸而皆得,欧阳子其敢有所不与耶?
且其重之,则其施于篡君也,诚若过然,故章子有以启其说。
夫以文王而终身不得,以魏、晋、梁而得之,果其为重也,则文王将有愧于魏、晋、梁焉。
必也使夫正统者,不得为圣人之盛节,则得之为无益。
得之为无益,故虽举而加之篡君,而不为过。
使夫文王之所不得,而魏、晋、梁之所得者,皆吾之所轻者也,然后魏、晋、梁无以愧文王,而文王亦无所愧于魏、晋、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