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霍光106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五、《唐宋名贤确论》卷五、《文章类选》卷一一、《文编》卷三一、《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二五一、乾隆《山西通志》卷二一一、乾隆《平阳府志》卷三六、乾隆《浮山县志》卷三七、光绪《翼城县志》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
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
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
至于霍光,先无尺寸之功,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
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
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
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
此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
至于捐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
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倖之心,以一时之功,而易万世之患。
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
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
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
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
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
古之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
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馀,此武帝之所为取也。
《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
以保我子孙黎民」。
嗟夫,此霍光之谓欤?
使霍光而有他技,则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乐天之彦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才者,争之端也。
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茍以人臣之势,而居于廊庙之上,以捍卫幼冲之君,而以其区区之才,与天下争能,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
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杀之柄,威盖人主,而贵震于天下。
其所以历事三主而终其身天下莫与争者,以其无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