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归去来词赠契顺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余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词》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又见《赤城集》卷一八,《古今法书苑》卷四二。)。
所:原缺。四部丛刊初编影元刊本《集注分类东坡诗》卷首《东坡纪年录》绍圣三年纪事节引此文有「所」字,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