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凫绎先生诗集叙1074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一○、《皇朝文鉴》卷八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群书考索》前集卷二一、《记纂渊海》卷四四、《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一、《古文奇赏》卷二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五、《渊鉴类函》卷一九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七五、四八一、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乾隆《兖州府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史之不阙文,与马之不借人也,岂有损益于世也哉?
然且识之,以为世之君子长者,日以远矣,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俗,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是二者虽不足以损益,而君子长者之泽在焉,则孔子识之,而况其足以损益于世者乎。
昔吾先君适京师,与卿士大夫游,归以语轼曰:「自今以往,文章其日工,而道将散矣。
士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吾已见其兆矣」。
以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十馀篇示轼曰:「小子识之。
后数十年,天下无复为斯文者也」。
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
其后二十馀年,先君既没,而其言存。
士之为文者,莫不超然出于形器之表,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
轼是以悲于孔子之言,而怀先君之遗训,益求先生之文,而得之于其子复,乃录而藏之。
先生讳太初字醇之姓颜氏,先师兖公之四十七世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