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沔都曹1100年3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九、《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七五、《文编》卷四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七、《八代文钞》第二八册、《翰海》卷二下、《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六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轼顿首,都曹刘君足下:蒙示书教,及所编录拙诗文二十卷。
轼平生以文字言语见知于世,亦以此取疾于人,得失相补,不如不作之安也。
以此常欲焚弃笔砚,为瘖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亦谓随手云散鸟没矣。
不知足下默随其后,掇拾编缀,略无遗者,览之惭汗,可为多言之戒。
然世之蓄轼诗文者多矣,率真伪相半,又多为俗子所改窜,读之使人不平。
然亦不足怪。
识真者少,盖从古所病。
梁萧统集《文选》,世以为工。
以轼观之,拙于文而陋于识者,莫若也。
宋玉赋《高唐》、《神女》,其初略陈所梦之因,如子虚、亡是公等相与问答,皆赋矣,而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李陵、苏武赠别长安,而诗有「江汉」之语。
与武书,词句儇浅,正齐梁间小儿所拟作,决非西汉文,而不悟。
刘子玄独知之。
范晔作《蔡琰传》,载其二诗,亦非是。
董卓已死,琰乃流落,方卓之乱,伯喈尚无恙也,而其诗乃云以乱故,流入于胡。
此岂真琰语哉!
其笔势乃效建安七子者,非东汉诗也。
李太白、韩退之、白乐天诗文,皆为庸俗所乱,可为太息。
今足下所示二十卷,无一篇伪者,又少谬误。
及所示书词,清婉雅奥,真有作者风气,知足下致力于斯文久矣。
轼穷困,本坐文字,盖愿刳形去智而不可得者。
然幼子过文益奇,在海外孤寂无聊,过时出一篇见娱,则为数日喜,寝食有味。
以此知文章如金玉珠贝,未易鄙弃也。
见足下词学如此,又喜吾同年兄龙图公之有后也。
故勉作报书,匆匆。
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