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方叔108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九、《皇朝文鉴》卷一一八、《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九、《翰苑新书》前集卷六八、《文编》卷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七、乾隆《华阳县志》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顿首,方叔先辈足下:屡获来教,因循不一裁答,悚息不已。
比日履兹秋暑,起居佳胜。
录示《子骏行状》及数诗,辞意整暇,有加于前,得之极喜慰。
累书见责以不相荐引,读之甚愧。
然其说不可不尽。
君子之知人,务相勉于道,不务相引于利也。
足下之文,过人处不少,如《李氏墓表》及《子骏行状》之类,笔势翩翩,有可以追古作者之道
至若前所示《兵鉴》,则读之终篇,莫知所谓,意者足下未甚有得于中而张其外者。
不然,则老病昏惑,不识其趣也。
以此,私意犹冀足下积学不倦,落其华而成其实。
深愿足下为礼义君子,不愿足下丰于才而廉于德也。
若进退之际,不甚慎静,则于定命不能有毫发增益,而于道德有丘山之损矣。
古之君子,贵贱相因,先后相援,固多矣。
非敢废此道,平生相知,心所谓贤者则于稠人中誉之,或因其言以考其实,实至则名随之,名不可掩,其自为世用,理势固然,非力致也。
陈履常都下逾年,未尝一至贵人之门,章子厚欲一见,终不可得。
中丞傅钦之侍郎孙莘老荐之,亦挂名其间。
会朝廷多知履常者,故得一官。
孤立言轻,未尝独荐人也。
爵禄砥世,人主所专,宰相犹不敢必,而欲责于,可乎?
东汉处士私相谥,非古也。
殆似丘明为素臣,当得罪于孔门矣。
孟生贞曜,盖亦蹈袭流弊,不足法,而况近相名字乎
甚不愿足下此等也。
于足下非爱之深期之远,定不及此,犹能察其意否?
秦少游有书来,亦论足下近文益奇。
明主求人如不及,岂有终汩没之理!
足下但信道自守,当不求自至。
若不深自重,恐丧失所有。
言切而尽,临纸悚息。
未即会见,千万保爱。
近夜眼昏,不一不一。
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