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黄州文潞公1081年4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八、《皇朝文鉴》卷一一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一、《梁溪漫志》卷五、《翰苑新书》前集卷一、《秘笈新书》卷一、《文编》卷四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七、《古文奇赏》卷二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七、《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八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再拜。
孟夏渐热,恭惟留守太尉执事台候万福。
承以元功,正位兵府,备物典册,首冠三公
虽曾孙之遇,绝口不言;
金滕之书,因事自显。
真古今之异事,圣朝之光华也。
有自京师来转示所赐书教一通,行草烂然,使破甑敝帚,复增九鼎之重。
始得罪,仓皇出狱,死生未分,六亲不相保。
然私心所念,不暇及他。
但顾平生所存,名义至重,不知今日所犯,为已见绝于圣贤,不得复为君子乎?
抑虽有罪不可赦,而犹可改也?
伏念五六日,至于旬时,终莫能决。
辄复强颜忍耻,饰鄙陋之词,道畴昔之眷,以卜于左右。
遽辱还答,恩礼有加。
岂非察其无他,而恕其不及,亦如圣天子所贷而不杀之意乎?
伏读洒然,知其不肖之躯,未死之间,犹可以洗濯磨治,复入于道德之场,追申徒而谢子产也。
始就逮赴狱,有一子稍长,徒步相随。
其馀守舍,皆妇女幼稚
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文书。
州郡望风,遣吏发卒,围船搜取,老幼几怖死。
既去,妇女恚骂曰:「是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
悉取烧之。
比事定,重复寻理,十亡其七八矣。
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
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
穷苦多难,寿命不可期。
恐此书一旦复沦没不传,意欲写数本留人间。
念新以文字得罪,人必以为凶衰不祥之书,莫肯收藏。
又自非一代伟人不足托以必传者,莫若献之明公
而《易传》文多,未有力装写,独致《论语说》五卷。
公退閒暇,一为读之,就使无取,亦足见其穷不忘道,老而能学也。
徐州时,见诸郡贼为患,而察其人多凶侠不逊,因之以饥馑,恐其忧不止于窃攘剽杀也。
辄草具其事上之,会有旨移湖州而止。
家所藏书,既多亡轶,而此书本以为故纸糊笼箧,独得不烧,笼破见之,不觉惘然如梦中事,辄录其本以献。
废逐至此,岂敢复言天下事,但惜此事粗有益于世,既不复施行,犹欲公知之,此则宿昔之心扫除未尽者也。
公一读讫,即烧之而已。
黄州食物贱,风土稍可安,既未得去,去亦无所归,必老于此。
拜见无期,临纸于邑
惟冀以时为国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