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谢秋赋试官105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六、《启隽类函》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以圣人设文章之教,本以御民;
君子在田野之间,亦学为政。
故知礼乐者可与言化,通《春秋》者长于治人。
盖三代之所常行,于六经可以备见。
事为之制,曲为之防。
使学者皆能明其心,则天下可以运诸掌。
降及近世,析为二涂。
凡王政皆出于刑书,故儒术不通于吏事。
惟其所以治民者,固不本于学;
而其所以为学者,亦无施于民。
游庠校者忘朝廷,读法律者捐诗赋。
场屋后进,挟声技以相夸
王公大人,顾雕虫而自笑。
旧学无用,古风遂忘。
终始之意,曾不相沿;
贵贱之间,亦因遂阔。
下之士有学古之意,而无学古之功;
上之人有用儒之名,而无用儒之实。
顾兹媮弊,常窃悯嗟
茍非当世之大贤,孰拯先王之坠典?
伏惟某官,才出间世,志存生民。
曩在布衣,能通天下之务;
旋居要职,又为儒者之宗。
明习政事,而皆有本原;
守持经术,而不为迂阔。
世之系望,上所深知。
辍自朝联,付之文柄。
命题甚易,而不肖者无所兼容;
用法至宽,而犯令者未尝茍免。
观其发问于策,足以尽人之材。
讲求先圣之心,考其诗义;
深悲古学之废,讯以历书。
条任子之便宜,访成均之故事。
不泥于古,不牵于今。
非有苛碎难知之文,将观磊落不羁之士。
使天下知文章诚可以制治,知声律不足以入官。
失之者固因而自新,得之者不至于捐旧。
畴昔所欲,于今遂忘。
轼才无他长,学以自守。
为文病拙,不能当世俗之心;
奏籍有名,大惧辱贤材之举。
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并游;
沛然如假之舟航,临长川而获济。
偶缘大庇,粗遂一名。
方将区区于簿书米盐之间,碌碌于尘埃箠楚之地。
虽识恩之所自,顾力报之末由。
感惧之怀,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