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乞郡劄子1091年7月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一、《邵氏闻见后录》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六年七月六日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劄子奏:臣闻朝廷以安静为福,人臣以和睦为忠。
若喜怒爱憎,互相攻击,则其初为朋党之患,而其末乃治乱之机,甚可惧也。
臣自被命入觐,屡以血恳,频干一郡,非独顾衰命为保全之计,实深为朝廷求安静之理。
而事有难尽言者,臣与贾易本无嫌怨,只因臣素疾程颐之奸,形于言色,此臣刚褊之罪也。
贾易之死党,专欲与报怨。
教诱孔文仲,令以其私意论事,为文仲所奏。
既得罪,亦坐去。
乃于谢表中,诬臣弟辙漏泄密命,缘此再贬知广德军,故怨臣兄弟最深。
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岂复有意记忆小怨。
志在必报,未尝一日忘臣。
其后召为台官,又论臣不合刺配杭州凶人颜章等,以此见易于臣不报不已。
今既擢贰风宪,付以雄权,升沉进退,在其口吻,臣之绵劣,岂劳排击。
观其意趣,不久必须言臣,并及弟辙。
辙既备位执政,进退之间,事关国体。
必须扇结党与,再三论奏,烦渎圣聪,朝廷无由安静。
皆臣愚惷,不早回避所致。
若不早赐施行,使臣终不免被人言而去,则臣虽自顾无罪,中无所愧,而于二圣眷待奖与之意,则似不终。
窃惟天地父母之爱,亦必悔之。
伏乞检会前奏,速除一郡,此疏即乞留中,庶以保全臣子。
取进止。
〔贴黄〕臣前在南京所奏乞留中一状,亦乞更赐详览施行。
〔又贴黄〕臣从来进用,不缘他人,中外明知。
独受圣眷,乞赐保全,令得以理进退。
若不早与一郡,使臣不免被人言而出,天下必谓臣因蒙圣知,故遭破坏,所损不细矣。
〔又贴黄〕臣未请杭州以前,言官数人造作谤议,皆言屡有章疏言臣。
二圣曲庇,不肯降出。
臣寻有奏状,乞赐施行,遂蒙付外。
考其所言,皆是罗织,以无为有。
只如经筵进朱云故事,云是离间大臣之类,中外传笑,以谓圣世乃有此风。
今臣若更少留,必须捃拾似此等事,虽圣明洞照有无,而党与既众,执奏不已,则朝廷终亦难违其意,纵未责降,亦须出臣。
势必如此,何如今日因臣亲嫌之请,便与一郡,以全二圣始终之恩。
若圣慈于臣眷眷不已,不行其言,则又须腾谤,以谓二圣私臣,曲行庇盖。
臣既未能补报万一,而使浮议上及圣明,死有馀罪矣。
伏乞痛赐闵察,早除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