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杭州召还乞郡状1091年5月19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八、《文编》卷一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六、《古文奇赏》卷二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元祐六年五月十九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前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近奉诏书及圣旨劄子,不允臣辞免翰林学士承旨恩命及乞郡事。
臣已第三次奏乞除臣扬、越、陈、蔡一郡去讫。
窃虑区区之诚,未能遽回天意,须至尽露本心,重干圣听,皇恐死罪!
惶恐死罪!
臣昔于治平中,自凤翔职官得替入朝,首被英宗皇帝知遇,欲骤用臣。
当时宰相韩琦以臣年少资浅,未经试用,故且与馆职
亦会臣丁父忧去官。
及服阕入觐,便蒙神宗皇帝召对,面赐奖激,许臣职外言事。
自惟羁旅之臣,未应得此,岂非以英宗皇帝知臣有素故耶?
是时王安石新得政,变易法度,臣若少加附会,进用可必。
自惟远人,蒙二帝非常之知,不忍欺天负心,欲具论安石所为不可施行状,以裨万一。
然未测圣意待臣深浅,因上元有旨买灯四千碗,有司无状,亏减市价,臣即上书论奏,先帝大喜,即时施行。
臣以此卜知先帝圣明,能受尽言,上疏六千馀言,极论新法不便。
后复因考试进士,拟对御试策进上,并言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
先帝虽未听从,然亦嘉臣愚直,初不谴问
安石大怒,其党无不切齿,争欲倾臣。
御史知杂谢景温,首出死力,弹奏臣丁忧归乡日,舟中曾贩私盐。
遂下诸路体量追捕当时梢工篙手等,考掠取證,但以实无其事,故锻鍊不成而止。
臣缘此惧祸乞出,连三任外补。
而先帝眷臣不衰,时因贺谢表章,即对左右称道。
党人疑臣复用,而李定、何正臣、舒亶三人,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
先帝初亦不听,而此三人执奏不已,故臣得罪下狱。
选差悍吏皇遵,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寇贼。
臣即与妻子诀别,留书与弟辙,处置后事,自期必死。
扬子江,便欲自投江中,而吏卒监守不果。
到狱,即欲不食求死。
而先帝遣使就狱,有所约敕,故狱吏不敢别加非横
臣亦觉知先帝无意杀臣,故复留残喘,得至今日。
窜责黄州,每有表疏,先帝复对左右称道,哀怜奖激,意欲复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
臣虽在远,亦具闻之。
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言寡不胜众也。
以先知臣特达如此,而臣终不免于患难者,以左右疾臣者众也。
及陛下即位,起臣于贬所,不及一年,备位禁林,遭遇之异,古今无比。
臣每自惟昆虫草木之微,无以仰报天地生成之德,惟有独立不倚,知无不言,可以少报万一。
始论衙前差雇利害,与孙永、傅尧俞、韩维争议,因亦与司马光异论。
初不以此怒臣,而台谏诸人,逆探意,遂与臣为仇。
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色词,故之党人,无不侧目。
自朝廷废黜大奸数人,而其馀党犹在要近,阴为之地,特未敢发尔。
小臣周穜,乃敢上疏乞用王安石配享,以尝试朝廷。
臣窃料草芥之微,敢建此议,必有阴主其事者。
是以上书逆折其奸锋,乞重赐行遣,以破小人之谋。
因此,党人尤加忿疾。
其后,又于经筵极论黄河不可回夺利害,且上疏争之,遂大失执政意。
积此数事,恐别致患祸。
又缘臂痛目昏,所以累章力求补外。
窃伏思念,自忝禁近,三年之间,台谏言臣者数四,只因发策草麻,罗织语言,以为谤讪,本无疑似,白加诬执
其间暧昧谮愬,陛下察其无实而不降出者,又不知其几何矣。
若非二圣仁明,洞照肝膈,则臣为党人所倾,首领不保,岂敢望如先帝之赦臣乎?
自出知杭州二年,粗免人言,中间法外刺配颜章、颜益二人,盖攻积弊,事不获已。
陛下亦已赦臣,而言者不赦,论奏不已。
其意岂为颜章等哉?
以此知党人之意,未尝一日不在倾臣。
洗垢求瑕,止得此事。
今者忽蒙圣恩召还擢用,又除臣弟辙为执政,此二事,皆非大臣本意。
窃计党人必大猜忌,磨厉以须,势必如此。
闻命悸恐,以福为灾,即日上章,辞免乞郡。
行至中路,果闻弟辙为台谏所攻,般出廨宇待罪。
又蒙陛下委曲,照见情状,方获保全。
臣之刚褊,众所共知,党人嫌忌,甚于弟辙。
岂敢以衰病之馀,复犯其锋。
虽自知无罪可言,而今之言者,岂问是非曲直。
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
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
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之祸。
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又欲陛下知臣平生冒涉患难危崄如此,今馀年无几,不免有远祸全身之意,再三辞逊,实非矫饰。
柳下惠有言:「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俛仰,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
臣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
虽蒙二圣深知,亦恐终不胜众。
所以反覆计虑,莫若求去。
非不怀恋天地父母之恩,而衰老之馀,耻复与群小计较短长曲直,为世间高人长者所笑。
伏望圣慈,察臣至诚,特赐指挥执政检会累奏,只作亲嫌回避,早除一郡。
所有今来奏状,乞留中不出,以保全臣子,臣不胜大愿。
若朝廷不以臣不才,犹欲驱使,或除一重难边郡,臣不敢辞避,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惟不愿在禁近,使党人猜疑,别加阴中也。
干犯天威,谨俟斧锧。
臣不任祈天请命战恐殒越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臣受圣知最深,故敢披露肝肺,尽言无隐。
必致当途怨怒,愈为身灾。
君臣不密,《周易》所戒,故亲书奏状。
眼昏字大,又涉不恭,进退惟谷,伏望圣慈宽赦,臣不胜战恐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