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1090年5月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三○、《淳祐临安志》卷一○、《咸淳临安志》卷三二、《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三、《文编》卷二○、雍正《西湖志》卷一、二四、乾隆《浙江通志》卷五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五年五月初五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申:熙宁中通判杭州,访问民间疾苦。
父老皆云:「惟苦运河淤塞
远则五年,近则三年,率常一开浚,不独劳役兵民,而运河自州前至北郭穿阛阓中,盖十四五里,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自胥吏壕寨兵级等,皆能恐喝人户,或云当于某处置土,某处过泥水,则居者皆有失业之忧,既得重赂,又转而之他。
及工役既毕,则房廊邸店,作践狼藉,园囿隙地,例成丘阜,积雨荡濯,复入河中,居民患厌,未易悉数。
若三五年失开,则公私壅滞,以尺寸水欲行数百斛舟,人牛力尽,跬步千里,虽监司使命,有数日不能出郭者。
其馀艰阻,固不待言」。
问其所以频开屡塞之由。
皆云:「龙山、浙江两闸,日纳潮水,沙泥浑浊,一泛一淤,积日稍久,便及四五尺,其势当然,不足怪也」。
又问言:「潮水淤塞,非独近岁,若自唐以来如此,则城中皆为丘阜,无复平田。
今验所在,堆叠泥沙,不过三五十年所积耳,其故何也」?
父老皆言:「钱氏有国时,郡城之东有小堰门,既云小堰,则容有大者。
昔人以大小二堰隔截江水,不放入城,则城中诸河,专用西湖水,水既清彻,无由淤塞
馀杭门外地名半道洪者,亦有堰名为清河,意似爱惜湖水,不令走下。
天禧中,故相王钦若杭州,始坏此堰,以快目下舟楫往来,今七十馀年矣,以意度之,必自此后湖水不足于用,而取足于江潮。
又况今者西湖日就堙塞,昔之水面,半为葑田,霖潦之际,无所潴畜,流溢害田,而旱乾之月,湖自减涸,不能复及运河」。
谨按唐长庆中刺史白居易浚治西湖,作《石函记》,其略曰:「自钱塘盐官界应溉夹河田者,皆放湖入河,自河入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顷,每一伏时,可溉五十顷。
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则濒河千顷,无凶年矣」。
用此计之,西湖之水,尚能自运河入田以溉千顷,则运河足用可知也。
于是时,虽知此利害,而讲求其方,未得要便。
今者蒙恩出典此州,自去年七月到任,首见运河乾浅,使客出入艰苦万状,谷米薪刍,亦缘此暴贵。
寻刬刷捍江兵士及诸色厢军得千馀人,自十月兴工,至今年四月终,开浚茅山、盐桥二河,各十馀里,皆有水八尺以上。
见今公私舟船通利
父老皆言:「自三十年已来,开河未有若此深快者也」。
然潮水日至,淤填如旧,则三五年间,前功复弃。
方讲问其策,而临濮县主簿、监在城商税苏坚建议曰:「江潮灌注城中诸河,岁月已久,若遽用钱氏故事,以堰闸却之,令自城外转过,不惟事体稍大,而湖面合,积水不多,虽引入城,未可全恃,宜参酌古今,且用中策。
今城中运河有二:其一曰山河,南抵龙山浙江闸口,而北出天宗门;
其一曰盐桥河,南至州前碧波亭下,东合山河,而北出馀杭门。
馀杭、天宗二门,东西相望,不及三百步。
二河合于门外,以北抵长河堰下。
今宜于钤辖司前创置一闸,每遇潮上,则暂闭此闸,令龙山浙江潮水径从山河出天宗门,候一两时辰,潮平水清,然后开闸,则盐桥一河过阛阓中者,永无潮水淤塞、开淘搔扰之患。
山河纵复淤填,乃在人户稀少村落相半之中,虽不免开淘,而泥土有可堆积,不为人患。
潮水自山河行十馀里至梅家桥下,始与盐桥河相通,潮已行远,泥沙澄坠,虽入盐桥河,亦不淤填(自来潮水入茅山、盐桥二河,只淤填十里,自十里以外,不曾开淘,此已然之明效也。)
山河既日受潮水,无缘涸竭,而盐桥河底低山河底四尺梅家桥下,量得水深四尺,而碧波亭前,水深八尺。),则盐桥河亦无涸竭之患。
然犹当过虑,以备乏水。
西湖水贯城以入于清湖河者,大小凡五道(一,暗门外㪷门一所。一,涌金门外水闸一所。一,集贤亭前水窗一所。一,集贤亭后水闸一所。一,菩提寺前㪷门一所。)
皆自清湖河而下以北出馀杭门,不复与城中运河灌输,此最可惜。
宜于涌金门内小河中,置一小堰,使暗门、涌金门二道所引湖水,皆入法慧寺东沟中,南行九十一丈,则凿为新沟二十六丈,以东达于承天寺东之沟,又南行九十丈,复凿为新沟一百有七丈,以东入于猫儿桥河口,自猫儿桥河口入新水门,以入于盐桥河,则咫尺之近矣。
此河下流,则江潮清水之所入,上流,则西湖活水之所注,永无乏绝之忧矣。
而湖水所过,皆阛阓曲折之间,颇作石匮贮水,使民得汲用浣濯,且以备火灾,其利甚博。
此所谓参酌古今而用中策也」。
轼寻以坚之言使通直郎、知仁和县事黄僎相度可否,及率僚吏躬亲验视,一一皆如坚言,可成无疑也。
谨以四月二十日兴功开导及作堰闸,且以馀力修完六井杭州城中多卤地,无甘井。唐刺史李泌始作六井,皆引湖水注其中,岁久不治。熙宁中知州陈襄轼同擘画修完,而功不坚致,今复废坏。今改作瓦筒,又以塼石培甃固护,可以坚久。),皆不过数月,可以成就。
而本州父老农民睹此利便,相率诣轼陈状,凡一百一十五人,皆言:「西湖之利,上自运河,下及民田,亿万生聚,饮食所资,非止为游观之美,而近年以来,堙塞几半,水面日减,茭葑日滋,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劝轼因此尽力开之。
轼既深愧其言,而患兵工寡少,费用之资无所从出。
父老皆言:「窃闻朝廷近赐度牒一百道,每道一百七十贯,为钱一万七千贯。
本州既高估米价,召人入中,又复减价出粜,以济饥民,消折之馀,尚有钱米约共一万贯石,若支用此,亦足以集事矣」。
适会钱塘县许敦仁建言西湖可开状,其略曰:「议者欲闻西湖久矣,自太守郑公戬以来,茍有志于民者,莫不以此为急,然皆用工灭裂,又无以善其后。
西湖水浅,茭葑壮猛,虽尽力开撩,而三二年间,人工不继,则随手合,与不开同。
窃见吴人种菱,每岁之,芟除涝漉,寸草不遗,然后下种。
若将葑田变为菱荡,永无茭草堙塞之患。
今乞用上件钱米,雇人开湖,候开成湖面,即给与人户,量出课利,作菱荡租佃,获利既厚,岁岁加功。
若稍不除治,微生茭葑,即许人刬赁,但使人户常忧刬夺,自然尽力,永无后患。
今有钱米一万贯石,度所雇得十万工,每工约开一丈,亦可添得十万丈水面,不为小补(若量破钱米召募饥民兴役,必不济事。若每日破米三升钱五十五文足,雇一强壮人夫,然后可使。虽云强壮,然艰食之岁,使数千人得食其力以度凶年,亦归于赈济也。」)
轼寻以敦仁之策,参考众议,皆谓允当。
已一面牒本州依敦仁擘画,支上件钱米雇人,仍差捍江船务楼店务兵士共五百人,般载葑草,于四月二十八日兴工去讫。
今来有合行起请事件,谨具画一如左。
一、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闸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船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兼更有茅山一河自可通行,以此实无阻滞之患,而能隔截江潮,径自山河出天宗门,至盐桥一河,永无堙塞开淘搔扰之患,为利不小。
恐来者不知本末,以阻滞为言,轻有变改,积以岁月,旧患复作,今来起请新置钤辖司前一闸,遇潮上闭讫,方得开龙山浙江闸,候潮平水清,方得却开钤辖司前闸。
一、盐桥运河岸上,有治平四年提刑元积中所立石刻,为人户屋舍侵占牵路已行除拆外,具载阔狭丈尺。
今方二十馀年,而两岸人户复侵占牵路,盖屋数千间,却于屋外别作牵路,以致河道日就浅窄。
准法据理,并合拆除
本州方行相度,而人户相率经州,乞遽逐人家后丈尺,各作木岸,以护河堤,仍据所侵占地量出赁钱,官为桩管准备修补木岸,乞免拆除屋舍。
本州已依状施行去讫。
今来起请应占牵路人户所出赁钱,并送通判厅收管,准备修补河岸,不得别将支用,如违,并科违制。
一、自来西湖水面,不许人租佃,惟茭葑之地,方许请赁种植。
今来既将葑田开成水面,须至给与人户请佃种菱。
深虑岁久人户日渐侵占旧来水面种植,官司无由觉察,已指挥本州候开湖了日,于今来新开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相望为界,亦须至立条约束。
今来起请,应石塔以内水面,不得请射及侵占种植,如违,许人告,每丈支赏钱五贯文省,以犯人家财充。
一、湖上种菱人户,自来脔割地,如田塍状。
以为疆界
缘此即渐合,不可不禁。
今来起请应种菱人户,只得标插竹木为四至,不得以脔割为界,如违,亦许人刬赁。
一、本州公使库,自来收西湖菱草荡课利钱四百五十四贯,充公使。
今来既开草,尽变为菱荡,给与人户租佃,即今后课额亦必稍增。
若拨入公使库,未为稳便。
今来起请欲乞应西湖上新旧菱荡课利,并委自本州量立课额,今后永不得增添。
如人户不切除治,致少有草,即许人刬赁,其刬赁人,特与权免三年课利。
所有新旧菱荡课利钱,尽送钱塘县尉司收管,谓之开湖司公使库,更不得支用,以备逐年雇人开撩浅,如敢别将支用,并科违制。
一、钱塘县廨宇,在西湖上。
今来起请今后差钱塘县衔位内带管勾开湖司公事,常切点检,才有茭葑,即依法施行。
或支开湖司钱物,雇人开撩替日,委后政点检交割。
如有茭葑不切除治,即申所属点检,申吏部理为遗阙。
以上六条,并刻石置知州钱塘县厅上,常切点检。
右,谨件如前。
勘会西湖葑田共二十五万馀丈,合用人夫二十馀万功。
上件钱米,约可雇十万功,只开得一半。
轼已具状奏闻,乞别赐度牒五十道,并于前来所赐本路诸州度牒二百道内,契勘赈济支用不尽者,更拨五十道,通成一百道,充开湖费用外,所有逐一子细利害,不敢一一紊烦天听。
伏乞仆射相公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特赐详览前件所陈利害,及起请六事,逐一敷奏,立为本州条贯,早赐降下,依禀施行。
兼画成地图一面,随状纳上,谨具状申三省,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