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边将隐匿败亡宪司体量不实劄子1088年闰12月4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文编》卷一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四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苏轼劄子奏:臣近以目昏臂痛,坚乞一郡,盖亦自知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以处众。
伏蒙圣慈降诏不许,两遣使者存问慰安。
天恩深厚,沦入骨髓。
臣谓此恩当以死报,不当更计身之安危,故复起就职,而职事清閒,未知死所,每因进读之间,事有切于今日者,辄复尽言,庶补万一。
昨日所读《宝训》,有云:「淳化二年,上谓侍臣,诸州牧监马多瘐死,盖养饲失时,枉致病毙。
近令取十数槽寘殿庭下,视其刍秣,教之养疗,庶革此弊」。
臣因进言马所以病,盖将吏不职,致圉人盗减刍粟,且不恤其饥饱劳逸故也。
马不能言,无由申诉,故太宗至仁,深哀怜之,寘之殿庭,亲加督视
民之于马,轻重不同,若官吏不得其人,人虽能言,上下隔绝,不能自诉,无异于马。
马之饥瘦劳苦,则有毙踣奔逸之忧;
民之困穷无聊,则有沟壑盗贼之患。
然而四海之众,非如养马,可以寘之殿庭,惟当广任忠贤,以为耳目,若忠贤疏远,谄佞在傍,则民之疾苦,无由上达。
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已屠三川,杀李由,而二世不知。
陈后主时兵已渡江,而后主不知。
此皆昏主,不足道。
唐明皇亲致太平,可谓明主,而张九龄死,李林甫杨国忠用事,鲜于仲通以二十万人没于云南,不奏一人,反更告捷,明皇不问,以至上下相蒙,禄山之乱,兵已过河,而明皇不知也。
今朝廷虽无此事,然臣闻去岁夏贼犯镇戎,所杀掠不可胜数,或云「至万馀人」。
而边将乃奏云「野无所掠」。
其后朝廷访闻,委提刑司体量,而提刑孙路止奏十馀人,乞朝廷先赐放罪,然后体量实数。
至今迁延二年,终未结绝闻奏。
凡死事之家,官所当恤,若隐而不奏,则生死衔冤,何以使人?
此岂小事,而耳目之司,既不随事奏闻朝廷,既行蒙蔽,又乞放罪,迁延侮玩,一至于此!
臣谓此风渐不可长,驯致其患,何所不有,此臣之所深忧也。
臣非不知陛下必已厌臣之多言,左右必已厌臣之多事,然受恩深重,不敢自同众人,若以此获罪,亦无所憾。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