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礼服议元祐元年 北宋 · 何洵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宋史》卷一五一、《续通典》卷四六、五六、五九
陆佃所议,有司疑者八。
按《周礼·节服氏》「掌祭祀朝觐,衮冕六人,维王之太常」,「郊祀裘冕二人」。
既云「衮冕」,又云「裘冕」,是衮与裘各有冕。
乃云裘与衮同冕,当以衮袭之,裘既无冕,又袭于衮,中裘而表衮,何以示裘、衮之别哉?
故人虽质,不应以裘为夏服。
用大裘,当暑则用同色缯为之。
《记》曰:「郊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
若谓裘上被衮,以被为袭,则《家语》亦有「被裘象天」之文,诸儒或言「临燔柴、脱衮冕、著大裘」,或云「脱裘服衮」,盖裘、衮无同冕兼服之理。
今乃以二服合为一,可乎?
且大裘,天子吉服之最上,若大圭、大路之比,是裘之在表者。
《记》曰「大裘不裼」,说者曰「无别衣以裼之」,盖它服之裘亵,故表裘不入公门。
事天以报本复始,故露质见素,不为表襮。
而冕亦无旒,何必假他衣以藩饰之乎?
凡裘上有衣谓之裼,裼上有衣谓之袭。
袭者,裘上重二衣也。
大裘本不裼,《郑志》乃云「裘上有玄衣,与裘同色」,盖赵商之徒附会为说,不与经合。
袭之为义,本出于重沓,非一衣也。
古者斋、祭异冠,斋服降祭服一等。
祀昊天上帝、五帝,以裘冕祭,则衮冕斋。
故郑氏云「王斋服衮冕」,是衮冕者,祀天之斋服也。
唐开元及开宝《礼》始以衮冕为斋服,裘冕为祭服,兼与张融「临燔柴、脱衮、脱裘」之义合
请从唐制,兼改制大裘,以黑缯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