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封禅论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四
礼有失有得,惟其设于人之所欲者,故虽曰非先王之礼□父出,岂决能信而不为邪?
此所以虽智辩有力者难破,而矜大好名者乐行也。
天子不巡狩而有封禅,诸侯不述职而有郡守
夫巡狩者,天子岂不欲行之邪?
顾三代而下,势不可行之尔。
惟是封禅之说,以谓王者功成治具,视天下之丕平盛美之如此,举先王之盛典,将无可堪舆而形象之者。
故为是封禅之说。
大略以谓,太平之至,王者不敢己有,而将推德于天也。
然为是推德于天之说,适所以有己也。
故为国家者云:俾尔太平。
为是封禅之礼,而推德于天,人君之所欲欤?
后世夸大好名者,深慕而乐行之也。
王通曰:「封禅之费,非古也。
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
此王通所以见迈古人,汉之诸儒,皆不及也。
古者,天子五载巡狩,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
故《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见东方之诸侯,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故以其巡狩而至于方岳之下,因行告至之礼,而祀天秩神。
以其诸侯之来朝也,因赏有功而黜不职者。
孟子亦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
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迨夫晚周之衰,诸侯峙立,而君臣道绝。
历春秋,至秦之初,数百年间,天下分合无定。
始皇复统而为一,于是罢侯置守。
然视天下,以为翕然归己也,将无以称其德,逞其志,又当时之博士诸儒,一说不合,则畏秦之诛己也,遂谀曰:「一至于黄帝、禹、成王七十二君,皆尝封泰山,禅梁甫」。
始皇既抚天下翕然归己之势,又上得与黄帝、禹、成王所谓七十二君者同德,而列于无穷不朽之地,其心宜如何哉?
故自秦而下,代有袭常者,皆所谓乐得其欲者也。
吁!
无诸侯不得行巡狩,有天下可以为封禅。
唐太宗既平突厥,年谷屡登,君臣请封太山
始颇非之,而诏颜师古等采定仪注。
东幸至洛阳
以彗星见,乃止。
韩愈在潮,欲求内徙,遂以封禅说导宪宗
夫以太宗之贤,韩愈之尚名好善,犹不能持始终之志,然所谓功成不自有,与夫阨穷而不悯者,其事业固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