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舜禹有天下而不与论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七、《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
夫操至大者守至约,约非茍简也,盖持其要,则至大之操可坐举也,不持其要,则虽繁细纤悉竭精溃神,而至大之操日入颓委而不振也。
故拱揖乎一堂之上而提挈乎万里之外,不极一目之力而明无所不烛,不穷一耳之听而聪无所不闻,德被鳏寡,泽渐草木,天下通达之属,莫不振动而服从。
是何也?
得其人而任之以道,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也。
孟子曰:「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夫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谋猷裁度,经纶乎其上,朝讲而夕行,夕讲而朝行,奉其成功以效于吾君者,一相也。
君人者,惟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覆之,兼照之,而主其废置尔。
是则勤劳常在于相,而安佚常在于君人也,岂非操之至大而守之至约乎?
舜、禹之有天下,举用是道也。
舜独论禹,禹独论益,朝廷百为之务一不与焉,而德化高大,不可以涯见。
孔子美之曰:「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舜、禹非好閒暇而不与也,盖君人之体有所统而适然尔。
舜、禹之圣智,犹不自任而尚如是,况圣智不及于舜、禹者哉?
孟子滕文公而辟许行之言,亦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君哉舜也!
有天下而弗与焉。
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尔」。
由是观之,则孟子仲尼之心,见舜之所以弗与之意,而为是说矣。
为之传者,乃曰:「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何待吾圣人之不伟邪?
圣人何尝有求天下而为之心,且得天下非舜、禹所泰,孔子复何言哉」?
然则孔子之所以言者,盖曰舜、禹尚若是,则非舜、禹而有天下者,可不急于得人而反与众事之丛脞乎!
孟子学子思者也,其去孔子不远,其所以用圣人之言宜其不谬,而讵尝有不与求天下而得之之旨邪?
或曰:「舜、禹之道钧尧道也,孔子奚独舍尧而称舜、禹」?
曰:「舜尝劳于尧矣,禹尝劳于舜矣,及其有天下也,舍其所为而不与焉。
此圣人能持天下之大要也。
使后世观之,知其为相者必如彼而为君者必如此,其必适君相之分乎。
舍尧而言,岂其异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