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圣寿寺重装灵感观音记熙宁三年 北宋 · 侯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八、《成都文类》卷三八
始,天圣庚午,先人尝祷嗣于观音,既寝而梦焉,慈颜法相与世之绘塑者无以异。
盖谈缘报感召者久之,且示后年所当有子之兆。
先人寤而喜,遽呼工绘其事于缯,手笔以识。
已而壬申春,仆以生,如始梦之言。
既成人,先人尝戒曰:「汝他日凡见观音象,唯谨无少忽。
有求汝为观音赞记,亦唯谨无少忽」。
溥恭服戒训,刻在心肺。
乌乎!
先人没且二年,小子未尝吐一言以文观音之灵德,而答先人之心,惟是恐恐不敢放。
窃欲求观音验应之地,以导发愚素,而未之获。
今年夏四月圣寿寺灵观音院僧守贤袖谒以见仆,自言陵州贵平李氏子,幼随师为佛学,寄大慈寺
一室湫陋,不足以登讲学之徒。
治平中,尝作世之所谓诗书启事者,以干府帅南阳赵公,愿丐帡幪之所,会兹院之所以主持者,公以为畀。
院有观音塑像,则唐奘三藏蚤岁行道乞灵之地,久历年所,象以坋晻。
肯此,始议完饰,向佛之人相与施助。
今慈观音大士与奘公侍立之象熠然以新,愿求文记,以详其传。
仆惟先人之戒,其敢少避,又况求之之勤哉。
谨䌷其事。
惟观音圆通妙湛,普护一切含识,随缘应见,为一十九身,其权舆修道,固不可得言。
今灵感之象虽发于奘,而象之经始固亦不可得知。
盖寺建于晋而废于后周,意者兹象其塑于宣帝大象之际乎?
按,奘公,颍川人俗姓陈氏
隋末出家,唐武德初,至成都,寓今院。
院有观音塑像,师夙宵行道,环绕虔肃,凡三年,此地为之没踝。
一日,师行道,有僧衣敝疡秽,癯焉而至。
师告曰:「以尔不蠲,勿触污吾道场」。
僧复之曰:「子不读《普门品》乎?
『应以比丘身得度』者云何」?
师悟,乃膜拜,则皇然既已化为观自在菩萨之形矣。
因授师以《般若心经》,且教之曰:「他日逢苦厄,诚心诵此,吾必汝护」。
言讫忽不见。
贞观初,师往西域求法,至河沙,无复轮蹄之行,魑魅憧憧,妖形怪仪,或后或先。
师诚心念音名,不能却,乃诵向所授经。
甫云「钵啰誐攘」,而四顾洁然矣。
凡师得以达给园亲戒贤,获释氏书六百五十七部以还震旦,皆《般若心经》之力也。
初,师环绕没踝之迹,自唐历五季二姓之僭,严严具存。
今求之无有也,既砖之矣。
询之耆老,盖往因寇乱有所圮毁,主者从而堙之。
吁!
圮而存,不犹愈于堙乎!
居其居,食其食,灭其灵感之迹,视今贤公厉力笃志以完饰其象,彼独无愧于地下哉!
贤公门弟子三人:曰勤,曰逊,已祝发,曰远者未焉,皆能扶助其师,方将修复堂庑厨室之颓缺甚者。
虽灵感之象,而盛衰兴废亦且有定数邪?
不然,何前日之坋晻而今日之光明也?
贤公世儒家,佛学外,尝以儒术为讲说。
其得有此院而尊大其教者,亦业儒之功也。
熙宁三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