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山记 北宋 · 刘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八、《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八二、《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二、《名山胜概记》卷四、《武夷山志》卷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一
山在崇安县南三十里,方圆百二十里,东南皆枕流水。一水北至,一水西来,凑于大王峰前,合南流以为建溪。按《茅君内传》,仙家有三十六洞天,武夷山乃第十六洞升真元化之天。其山东望如楼台,高视如城壁,西顾似庾廪,北观如车盖。峰峦岩岫四十馀所,峭拔奇巧,高下相属,吞吐云雾,草木蒙茸,寒暑一色。崖壁红腻,而棱叠可爱。大王石一名天柱峰,在山之东南,方圆一十里,高五千尺。一面向东瞰北溪,一面向南瞰西溪。峰南有路可升,但高处危绝,须编梯索节级而上。近顶有天鉴池,至顶有投龙洞,洞门小而直下,缒绠百二十丈乃可至水。每朝遣使投金龙玉简,悉诣其处。峰山颇有佳竹,多虬屈如龙蛇状。又有仙橘,小者如弹丸,其皮可食,大者如鸡卵,味尤甘。又有仙李,如小鸟卵,长而色赤,味亦酸美。又有仙荔枝,丛生密结成朵,可食,微类闽中者,但差小耳。又有仙柏,树古而青翠可赏。自馀异卉佳木,多不能名。《杂记》曰:昔魏王子骞得道此山,遂叱开是石,与众仙居其中,别有天地,日月星辰,五岳四渎,与世无异,斯可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