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乐议 其七 议十六钟磬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宋会要辑稿》乐五之一六、一七(第一册第三四○、三四一页)
镇以谓清声者,不见于经,惟《小胥》注云:「钟磬者,编次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谓之堵」。至唐又有十二清声,其声愈高,尤为非是。国朝旧有四声,置而不用,至刘几用之,与郑无异。谨按,编钟、编磬十六,其来远矣。岂独见于《周礼·小胥》之注哉!汉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帝因是陈礼乐雅颂之声,以风化天下。其事载于《礼·乐志》,不为不详,岂因刘几然后用哉!且汉承秦,秦未尝制作礼乐,其称古磬十六者,乃二帝三王之遗法也。其王朴内编钟编磬以其声律太高,歌者难逐,故四清声置而不用。及神宗朝用仁宗皇帝时下二律钟,则四清声皆用而谐协矣。《周礼》曰:「范氏为钟,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则清声岂不见于经哉!今镇以箫、笛、埙、篪、巢、笙和献于朝廷,箫必十六管,是四清声在其间矣。自古无十二管之箫,岂箫韶九成之乐,已有郑卫之声乎?